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08_191述而第七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08_191述而第七

【述而第七】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於我老彭。’
朱子曰:述,傳舊也。作,創始也。作,非聖人不能;而述,則賢者可及。曰:‘作者之謂聖,述者之謂明。’老彭賢大夫,見大戴禮。○生乎前者不可不作,生乎後者不可不述。易之則皆然,何必作者之聖,而述者之不聖哉?夫子祖述,憲章,而亦為大聖也。為聖與賢,不係於述之與作也。
○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此仁智而至誠之事也。夫子於仁智,不敢自以為盡之也,所以能不厭不倦也。
○子曰:‘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
○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朱子曰:‘申申,其容舒也;夭夭,其色愉也[1]’。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復夢見周公。’
朱子曰:夫子志欲行周公之道,老而不偶,無是心也。
○子曰:‘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
不知道之實用,則志不立矣。始於忠恕而施之,終於中庸而成之。德,仁之施也;仁,德之成也。三者一物而異名也。世儒以德為得於心,得於心,知之也,何以謂德耶?得於心者,必有物也。若是道也,則既言道而又言德,何也?得於心者,虚而無位與形也,何以據之邪?其妄有不足辨矣。人而不知仁與德、與禮、與義之為何物,而可以為人乎哉?未知其所學者,何歟?
○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嘗無誨焉。’十脡為束。
○子曰:‘不憤不啓,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憤,勃然向前也。悱,困於思慮也。啓,開其端也。發,發其藴也。
○子食於有喪者之側,未嘗飽也。子於是日哭,則不歌。
○子謂顔淵曰:‘用之則行,舍之則藏,唯我與爾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軍,則誰與?’子曰:‘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吾不與也。必也臨事而懼,好謀而成者也。’
○子曰:‘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言君子非不求富,而不求分外不可得之富也。寧為鄙賤之事,而不可妄求於分外也。
君子之求富,自盡其道而已,不以邪曲而詭求者,知有命也。吾既已盡其求富之道,而富不至者,命也。譬如農夫之受田,但當勤力其中,不可以吾田之瘠而棄之,而求人之田。邪徑而儌倖,費心悴力而終不可得,而並與其瘠田而喪之也。雖或幸而暫得之,亦不能久有,而大禍隨之矣。夫子甚言命之有分也,君子貧則可為鄙賤之事,而不可為非分也。
○子之所慎:齊,戰,疾。
慎齊,敬神也。慎戰,敬民也。慎疾,敬身也。慎齊,而凡所以事神者可知矣。慎戰,而凡所以愛民者可知矣。慎疾,而凡所以安身者可知矣。
○子在,聞,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圖為樂之至於斯也!’
冉有曰:‘夫子為君乎?’子貢曰:‘諾。吾將問之。’入,曰:‘伯夷叔齊何人也?’曰:‘古之賢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出,曰:‘夫子不為也。’子嘗仕於君,不宜斥言其非,故以為問也。
朱子曰:伯夷以父命為尊,叔齊以天倫為重。視棄其國猶敝屣,若之據國拒父,不可同年而語矣。【眉批】 叔齊,父命不義,故可以去。祖命義,宜若不可去,而為父所争,所處不安之甚,故亦可以去矣。叔齊無仲子,無公子,則亦不可棄宗社而去也。○靈公而立入,而國人拒之。不能退,與異矣。得罪於先君,而承先君之命,以守宗社之重,宜若得義者,故二子疑之。夫子以仁許,則其不足於也可知矣。若如注,以據國拒父之賊,儗之於,則是子貢全無心肝也。且之所處,與正同,故問而得矣。若判然相反,則是亦欲知盜跖而問也。問而何以知盜跖乎?世儒之不知言若此,何以能通人之情乎?不能通人情,何以為人乎?其曰‘叔齊以天倫為重’,是知有兄弟而不知有父命也。人之大倫且不知,又何知義?其説詳見春秋續傳
○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樂吾之自盡其道,而無不足也。不義之富貴在吾分外,所得至小,而所喪至大,吾固不取焉矣,又何貧賤之憂哉?凡吾所策之而無失,天下之至樂也。唯顔子以上,乃全其樂矣。
○子曰:‘加我數年,五十以學,可以無大過矣。’
子在四十幾歲讀而言之也。學可以知天命也。朱子以為時夫子‘年已七十’,夫子豈七十而始讀也?
○子所雅言:‘、執禮,皆雅言也。’
言執禮者,以别於‘制中’之禮也,‘禮儀三百,威儀三千’是也,即禮樂之禮也,凡所以修身治人之事是也。行諸其身則為道,措諸事業則為禮樂政法。道止於忠恕,中庸無多言也,其所常講(磨)〔劘〕者,在乎禮樂政法、日用事物上耳。蓋學者博學於文,而教之亦以是也。不曰文,而曰執禮者,以别於也。‘、執禮’,通謂之文,而分言,則文章與行事異也。制中者,禮之義也;儀文者,禮之事也。其實一也。而曰‘是儀也,非禮也’,亦有分别也。
葉公孔子子路子路不對。
朱子曰:葉縣沈諸梁也,字子高。○葉公非能知聖人者,而子路不敢自以為知聖人,故不對也。
子曰:‘女奚不曰: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此‘至誠無息’也。聖人之異乎人者,唯此也。雖有周公之才,苟不自勉,斯不足畏也。他人知之所及有限,止乎其限而不復進,故怠心生焉;聖人知之所及無限,愈進而不止,故‘老而不倦’也。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雖生知不能無教;雖下愚亦必有性。性,道心是也。
○子不語怪、力、亂、神。
神,神異也,怪、力、亂之類也。朱子以為‘鬼神’,非也。夫子之言鬼神者亦多矣。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朱子曰:三人行,其一我也,其二有善有惡也。
○子曰:‘天生德於予,桓魋其如予何?’中和謙庸之君子,未有‘不得其死’者也。老子曰:‘以其無死地。’惟子路力猛於德,故死也。子言此,以明有德者之不死也。
聖人之生死窮達係乎天之大數,非人之所可動也。
○子曰:‘二三子以我為隐乎?吾無隐乎爾。吾無行而不與二三子者,是也。’
凡在天地人物之道理屬於知識者,無所隐於人,人亦無不可告之者。凡在事為措行之類者,隨其知之可及而教之,知不及而徑與之言,則惑而不入矣。自其知之不及也,非聖人隐之也。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文,文德也。
○子曰:‘聖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君子者,斯可矣。’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有恒者,斯可矣。亡而為有,虚而為盈,約而為泰,難乎有恒矣。’
非一時之言,故更加‘子曰’也。善人‘不踐迹’。有恒者,守正者也。小人作意外飾,以希世釣名,未有終始如一者也。注誤讀為字作曰字也。
○子釣而不綱,弋不射宿。
釣而得魚,弋而得禽,則止矣。不為已甚而盡取者,仁術也,以有不忍之心也。若必網而射宿,然後得之,釣弋則不得,亦可以網而射宿矣。魚鳥固人之所食也,不以魚鳥而廢人之養,以效宋襄之仁也。
○子曰:‘蓋有不知而作之者,我無是也。多聞,擇其善者而從之,多見而識之,知之次也。’
無不知而作之者,上知也。多聞、多見而擇善闕疑,其次也。
互鄉難與言。童子見,門人惑。子曰:‘與其進也,不與其退也,唯何甚!人潔己以進,與其潔也,不保其往也。’‘人潔己’以下,上二句之注脚也。
○子曰:‘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至,來至也。
司敗問:‘昭公知禮乎?’孔子曰:‘知禮。’孔子退,揖巫馬期而進之,曰:‘吾聞君子不黨,君子亦黨乎?君取於為同姓,謂之吴孟子。君而知禮,孰不知禮?’巫馬期以告,子曰:‘也幸,苟有過,人必知之。’
朱子曰:司敗,即司寇。昭公,名()〔〕。巫馬期,名。夫子為君諱而自受其過。
○子與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後和之。
○子曰:‘文,莫吾猶人也。躬行君子,則吾未之有得。’
文,文德也,凡文物制度可以治世之具是也。莫,無乃也,躬行不敢自以為極盡也。
○子曰:‘若聖與仁,則吾豈敢?抑為之不厭,誨人不倦,則可謂云爾已矣。’公西華曰:‘正唯弟子不能學也。’
○子疾病,子路請禱。子曰:‘有諸?’子路對曰:‘有之。曰:“禱爾于上下神祇。”’子曰:‘之禱久矣。’
神道福善禍淫,唯至善者為能善禱也。亦有禱而應之者,金縢禱于三王,其他所載傳記者尚多焉。可誣也,而所禱必有理,故能有應也。或誓心悔過而求恕,或有無罪得禍而自訴,或發願祈福以為民,或盟詛而要質。其有應者,誠信感動也;其不應者,定命不可改也。若多行不善而諂誣,以祈分外之幸者,祇益殃焉,又何福之能得乎?夫子既已盡善矣,又無可禱之故焉,將順受天命而已。士喪禮有疾病行禱五祀[2],若有此禮,則夫子不當曰有諸,而子路不當舍禮而引誄也。禮記[3]不足盡信也。
○子曰:‘奢則不孫,儉則固。與其不孫也,寧固。’陋也。
○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子温而厲,威而不猛,恭而安。

☚ 08_190雍也第六   08_192泰伯第八 ☛
00002017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22: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