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論語孟子法詳説】
讀法是集注時所著,而大全闕之,今特采入以還其舊云。
程子叔子。○大全曰:伯子,諱顥,字伯淳,號明道先生。叔子,諱頤,字正叔,號伊川先生。○河南人。○注中凡引用二程説,不别伯叔,概稱程子,以從謹嚴。今依精義、近思録例考二程本書而著之,以便讀者。其不可考處,則姑闕之。曰:‘學者當以論語、孟子為本。論語、孟子既治,則六經可不治而明矣。雖不治其事,而其理則已明矣。讀書者主語孟言。當觀聖人所以作經之意,與聖人所以用心,聖人之所以至於聖人,而吾之所以未至者,所以未得者。觀字釋於此。句句而求之,晝誦讀也。而味之,中夜而思之,平其心,易去聲。其氣,闕其疑,則聖人之意作經之意。可見矣。’
又叔子。曰:‘凡看文字,此本汎論,而朱子引用之意則重在語孟。須先曉其文義,然後可以求其意。未有不曉文義而見意者也。’詳見序説末。
又叔子。曰:‘學者須將論語中諸弟子問處便作自己問,聖人答處便作今日耳聞,自然有得。雖孔孟復去聲。生,不過以此教人。不待别為之言。若能於語孟中深求玩味,將來涵養將語孟來涵養吾心。成甚生氣質!’‘甚生’猶‘何等’也,謂‘非常’也。
程子叔子。曰:‘凡看語孟,且須熟讀玩味。須將聖人言語切己,不可只作一場話説。人只看得此二書切己,終身儘盡同。多也。’終身用之有餘。
又叔子。曰:‘論孟只剩多也。讀著,直略反,下同。便自意足。學者須是玩味。若以語言解著,意便不足。’
或問:‘且將語孟緊要處看,如何?’程子叔子。曰:‘固是好,但終是不浹洽耳。’不固足也。
程子當考。曰:‘孔子言語句句是自然,無痕迹。孟子言語句句是事實。’無虚閒。
又叔子曰:‘學者先讀論語、孟子,如猶‘與’也。尺度權衡相似,以此去量度入聲。事物,自然見得長短輕重。’
又當考。曰:‘讀論語、孟子而不知道,所謂“雖多,亦奚以為”。’見子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