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07_103論語時習録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07_103論語時習録

論語時習録

【題 解】
論語時習録作者姜必孝(一七六四—一八四八),字仲順,號海隱法隱,本貫晉州,生於安東,父姜植,母真城李氏李重延之女。受學於尹拯門下姜酇素谷尹光紹,放棄科舉,專心性理和培養後學。一八〇三年(純祖三年)由暗行御使推舉,授順陵參奉,一八一四年又授洗馬,均辭不就,後任造紙署别提、五衛將等職,是典型的南人系鄉紳。遺著有海隱遺稿二十二卷十二册。本書收録於卷十二雜著時習録是他的經書閲讀劄記,包括心經近思録書傳大學論語中庸孟子詩傳周易禮記周禮春秋論語部分篇幅不長。(宋載邵)
魯論二十篇,何晏等就考齊、古論為之注,即今見行本也。齊論二十二篇,别有問王知道二篇。古論二十一篇,分堯曰下章子張問别為一篇。魯共王孔子舊宅得之者,而並其名篇而未聞焉,藝文志亦不載齊、古論篇目。然其異同不過二三篇而已,雖未考,何妨?
論語首章兼體用,該本末。‘學而時習’,學之得於己也;‘有朋自遠方來’,善之及於人也;‘人不知而不愠’,出處之合於宜者也。
‘使民以時’者,禮記王制所謂‘用民之力,歲不過三日’,周禮地官所謂‘豐年三日,中年二日,無年則一日’是也。孟子‘不(奪)〔違〕農時’,亦此意。
温良恭儉讓
十三經注疏:敦厚潤澤之謂温,行不犯物之謂良,和從不逆之謂恭,去奢從約之謂儉,先人後己之謂讓。林駉源流至論:‘有和粹之心者,其容必温;有慈仁之心者,其容必良;有雍肅之心者,其容必恭;有保護之心者,其容必儉;有謙挹之心者,其容必讓。’二説雖不同,而義則皆通。蓋指盛德光輝接於人者如此也。
因不失其親
程子則謂‘信恭,因不失親,近於禮義[1]’。張子則謂‘不失親於可賤之人’。朱子答林德久書:‘横渠説得之。’或問答張敬夫書論‘因不失其親’,以為因上二者而為之親,與集注不同,然亦可以備一説矣。大抵因者,如今之相交;宗者,如今託身而為之歸依者。若於汎然相交之時,不失其可親之人,則他日亦可以託而為之依歸也。
或疑陳成子簡公孔子沐浴請討。而季氏昭公,無舉義。崔子君,亦無所請。然叔孫婼使祝宗祈死,而春秋書卒,微意可見。崔杼事在襄公二十五年,時孔子四歲,何可請討也?
有心哉!擊磬!
世家何晏曰:‘有心,謂契契然也。’語類拱壽録:‘夫子擊磬之時,其心憂乎?樂乎?’對曰:‘雖憂而未嘗無樂。’此兩説,要之皆不忘天下之心也。
‘君子義以為質,禮以行之,遜以出之,信以成之’,獨不言仁者,此以行言,故不言仁,而以遜代知矣。然此四個都是仁。
宋真宗景德中,賈邊舉進士,有名當時。及就省試,於‘當仁不讓於師’論以師為衆,與集疏異説,見黜。語類録:‘當是承當之意,亦是任字貌樣。’愚意:此‘當’字與‘當暑’之‘當’同。當字大有力。
知命,則安身立命矣;知禮,則知隆殺節文矣;知言,則知人之得失邪正矣。知命是知其在天者,知禮是知其在己者,知言是知其在人者,有先後而無難易。
言學則曰‘博文而約禮’、‘下學而上達’、‘温故而知新’。言治則曰‘節用而愛民’、‘道德而齊禮’、‘舉枉而措直’。體用兼該,本末俱舉,雖千言萬語,何以加此?

☚ 07_102季氏   07_104論語講義 ☛
00001733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22:1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