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畏於匡章】
回何敢死。
或問 ‘程子之言顔淵親在,不得為夫子死者,如何?’伊川曰:顔子‘親在,豈得為孔子死乎’?曰:‘以其下文搏虎之云者伊川搏虎説見小注。推之,則不得有是言矣。疑記録之或誤也。遺書所記大抵相死之説為多,亦可以考其意之所歸矣。此類學者尤當精考,蓋大義所係,不容於誤也。胡氏亦嘗論之,乃程子之遺意,然其言尤簡約而明白,今附見於此,以證程子之説云。’或曰:‘顔淵若死於夫子之難,其如顔路何?’胡氏曰:‘程子嘗言之矣。閭巷之人,辭親遠適,則同患難有相死之理,況朋友乎?況弟子之於師乎?其可不可,當未行而預斷,不可臨難而始謀也。’曰:‘謝氏“果敢”之説如何?’謝氏曰:敢,非不敢之敢,乃果敢之敢,猶言必死也。其意謂夫子不免,則回必死難矣。‘是蓋避程夫子所謂“遇害不當言敢不敢”者,伊川曰:‘鬥死非顔子事。若云遇害,又不當言敢不敢。’然似未察夫文意而過疑之也。若以吕氏所謂“死謂死戰”者言之,則敢與不敢,胡為不在我乎?至程子之讀“死”為“先”,伊川曰‘死字當作先字,謂先往也。顔淵親在’云云。見上。則本韓子之説,而胡氏亦已論之矣。’
語類 伊川改‘死’為‘先’,傳之恐誤。去僞。
存疑 回知夫子之在,以天未喪斯文必之也。
蒙引 胡氏‘幸而不死’一條最好,然似當更足之,云‘使請於天子、方伯而不從,如孔子請討陳恒然,顔子又不但已,當作豫讓必報之舉。然後“民生於三,事之如一”之義為盡也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