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者不惑章】
知者不惑。
語類 ‘知者不惑’,真見得分曉,故不惑。泳。
仁者不憂。
語類 道夫問‘仁者不憂’。曰:‘仁者通體是理,無一點私心,事之來者雖無窮,而此之應者各得其度。所謂“建諸天地而不悖,質諸鬼神而無疑,百世以竢聖人而不惑”,何憂之有!’驤。○蔡行夫問‘仁者不憂’一章。曰:‘知不惑,勇不懼,卻易理會。“仁者不憂”,須思量仁者如何會不憂。’蔡云:‘莫只是無私否?’曰:‘固是無私。然所以不憂者,須看得透,方得。’楊至之云:‘是人欲浄盡,自然樂否?’曰:‘此亦只是貌説。’洪慶問:‘先生説是如何?’曰:‘仁者心便是理,看有甚事來,便有道理應他,所以不憂。人所以憂者,只是卒然遇事,未有一個道理應他,便不免有憂。’
蒙引 此皆以成德者言,但以智者居仁者之先,是學之序也,不可以智者等俱為進學者之人。
存疑 人心有欲則有求,有求則有得失,有得失則有憂患。未得也,患得之;既得也,患失之。仁者理足以勝私,則無求,無求則無得失,無得失則無憂患,故仁者不憂。
勇者不懼。
語類 李閎祖問:‘“勇者不懼”,作“有主則不懼”,恐“有主”字明勇字不出。’曰:‘也覺見是如此,多是一時間下字未穩。’○惟不惑不憂,便生得這勇來。植。
【通 論】
精義 王彦霖問:‘道者一也,有曰“仁者不憂”,有曰“智者不惑”,有曰“勇者不懼”,何也?’明道曰:‘此名其德耳,其理則一也。’○伊川曰:仁者不憂,智者不惑,勇者不懼,德之序也;智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學之序也。智以知之,仁以守之,勇以行之。
或問 謝氏得之,但辭氣少和平耳。謝氏曰:天下之事若一二,本無可惑,察理不盡則惑;本無可憂,有利害心則憂。雖死生亦分内事,本無可懼,中無主則懼。蓋自其不惑,則以智名之;自其無往而不自得,則以仁名之;自其無恐懼心,則以勇名之。名雖不同,其道則一。
大全 問:‘智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擇之云此是進德事;仁者不憂,智者不惑,勇者不懼,此是成德事。先智後仁,從外做入,由用以至體,自明而誠,誠之者,人之道也;先仁後知,從裏做出,由體以及用,自誠而明,誠者,天之道也。三句雖同,只仁知先後不同,便有成德、進德之間,不可不辨也。”’曰:‘程先生自分别此兩條,今如此推説亦詳盡也。’答石子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