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雎樂而不淫章】
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精義 伊川解曰:‘樂得淑女,非淫其色也。哀思之切,無傷善之心也。’又語録曰:‘大凡樂必失之淫,哀必失之傷,淫傷則入於邪矣。’○范氏曰:此言其聲之和也。
或問 程子謂‘淫其色,傷於善’,則失其義,不若後説之為當也。范氏專以‘聲和’為言,似亦未究其本原者。
語類 問:‘樂而不淫,哀而不傷。’曰:‘此言作詩之人樂不淫,哀不傷也。’因問:‘此詩是何人作?’曰:‘恐是宫中人作。蓋宫中人思得淑女以配君子,未得則哀,既得則樂。然當哀而哀,而亦止於輾轉反側,則哀不過其則;當樂而樂,而亦止於鐘鼓琴瑟,則樂不過其則,此其情性之正也。’銖。
大全 問:‘“樂而不淫,哀而不傷”,是言樂不至於淫,哀不至於傷。今詩序將哀樂淫傷判作四事,程子‘淫其色’云云,蓋用大序語。似錯。疑大序非孔子作。’曰:‘此説得之。’
存疑 憂樂是詩人憂樂。詩人,宫人也。宫人何為憂樂?宫中之得失,豈特家道之所由盛衰,一國之治亂恒關焉?是固宫人之所不能忘情,而憂樂係之者也。
審其音。廣陵散。
語類 問:‘審其音,如何?’曰:‘辭氣音節亦得其正。如人傳嵇康作廣陵散操,當魏末晉初,其怒晉欲奪魏,慢了商弦,令與宫弦相似。宫為君,商為臣。是臣陵君之象。其聲憤怒躁急,如人鬧相似,便可見音節也。’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