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06_021貧而無諂章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06_021貧而無諂章

【貧而無諂章】

無諂無驕
精義 伊川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能處其分也。
或問 程叔子善矣,張敬夫之説亦有可觀者。張敬夫曰:安於無諂無驕,而不知進學,固未足貴。而所謂無諂無驕者,學者亦不敢[1]忽也。居貧而有一毫求之之意,居富而有一毫自恃之心,皆諂與驕也。此病未除,而曰‘吾樂與好禮’,未之聞也。必也無諂驕,而後樂與好禮可得以進焉,又不可以不知也。
樂好禮
精義 明道曰:貧而樂,非好禮不得;富而好禮,非樂不能。
或問 蘇氏之説,於文義得之,然其大旨則有不同焉者。蘇氏曰:貧則防其諂也,富則防其驕也,紛紛乎自防之不及。孔子曰‘貧而樂,富而好禮’。夫貧而樂,雖欲諂不可得也;富而好禮,雖欲驕亦不可得也,豈不賢於彼二言哉!然亦未可以為至德也。自是而上,必有至焉者矣。蓋彼謂‘樂而好禮,未足為至;自是而不已,則是將有至焉’者矣,吾謂以貧富而為言,則至於樂、好禮而無以加矣。夫蘇氏之意,豈以為將有忘乎貧富者然後為至耶?此佛之餘,而非孔子之意矣。故胡氏非之曰:‘貧而樂,非顔子不能;富而好禮,非周公不能。夫子所以誘掖子貢者,高矣,猶以為未至,則孰可以為至者耶?’其説當矣。程伯子所論樂與好禮互相發明者,善矣。曾氏之説亦有可觀者。曾氏曰:以貧故無諂,以富故無驕,貧富之道耳。樂非以貧,好禮非以富,出於情性,而貧富不能解也。
語類 問:‘富而好禮。’曰:‘只是不奢侈。凡事好循理,不恁地勉强。好,有樂意,便全不見那驕底意思。有人亦合禮,只是勉强如此,不是好。’。○問:‘貧而樂,如顔子非樂簞瓢,自有樂否?’曰:‘也不須説得高,樂與好禮,亦自有淺深。云云。樂,是他自樂了,不自知其為貧也;好禮,是他所好者禮而已,亦不自知其為富也。’伯羽。○‘無諂’、‘無驕’,與‘樂’、‘好禮’,此無次序。只看資質與學之所至如何。資質美者,便自能‘貧而樂,富而好禮’。如未及此,卻須無諂而後能樂,無驕而後能好禮也。。○問:‘集注説“學者不可忽下而趨高”,卻似有先後不可躐等之意。’曰:‘自與學者言之是如此。今人未能無諂無驕,卻便要到“貧而樂,富而好禮”,如何得。’。○無諂無驕,此就富貴[2]裏用功耳。樂與好禮,則大不干事。至此,蓋富亦樂,貧亦好禮,而言貧樂富好禮者,但且因貧富上面舉其重者耶。明道曰:‘“貧而樂”,非“富而好禮”不能;“富而好禮”,非“貧而樂”不能。’伯羽
蒙引 貧而樂者,富亦樂;富而好禮者,貧亦好禮。各以類舉其重者言耳。
切磋琢磨。
或問 曰:‘大學之傳,亦引此詩,而以“道學自修”釋之。今諸家引為此章之説,而子不然,何也?’曰:‘古人引,斷章取義,姑以發己之志而已。或疏或密,或同或異,不能齊也。彼傳所釋,蓋亦以精粗為言,然於文,則磋琢二字有不協者,今必引以釋此,不亦拘之甚哉!’
大全 大學乃斷章取義,不必引而為説也。答虞士明
蒙引 子貢之意,須放寬説。若指定無諂無驕、樂與好禮便皆是夫子所已言者,不必説‘告往知來’了。
告往知來。
精義 謝氏曰:子貢,聞一以知二者也,舉一隅而能以三隅反者也。
語類 他説意思闊,非止説貧富,故云告往知來。賀孫
許其所已能,勉其所未至。
語類 聖門學者工夫確實縝密,逐步挨去,下學上達。如子貢之無諂無驕,是他實做到這裏,便只見得這裏。聖人知已是實了得這事,方進他一步。它方始道上面更有個樂與好禮,便豁然曉得義理無窮。學問不可少得而遽已也,聖門為學工夫皆如此。子路衣弊緼袍而不恥,孔子稱其‘不忮不求’。它實到此地位,但便以此自喜,故孔子曰:‘是道也,何足以臧!’它方知道尚有工夫在。此正與子貢‘無諂無驕’一章相似。今之學者先知得甚高,但行處全然欠闕了。

☚ 06_020君子食無求飽章   06_022不患人之不己知章 ☛
00001064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5:0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