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05_051子路第十三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05_051子路第十三

【子路第十三】

上古不獨親其親,至大道隱,而人各親其親矣。各親其親,如所謂‘老吾老’也;不獨親其親,如‘以及人之老’也。若要不獨親其親,須從各親其親始;各親其親,則不獨親其親者又可以庶幾矣。引此為喻,云爾當姑舉爾知,而舉錯不失,則人亦將各舉其知,是謂不獨舉其知也。
君待子為政’,則非屈而為臣之意也。若其有改過之心,夫子又不妨導而為政。不然,亦必不肯安於其朝,又何因而有廢立之事?上告天子等事,決非為政者所可辦,胡氏之論只是以道理為言耳。
胡氏曰:‘辭其(父)位〔以避父〕,則之臣子拒〔蒯〕聵而輔之可也;利〔其〕位(而)〔以〕拒父,則之臣子舍爵禄而去之可也。[1]朱子答范伯崇書亦曰:‘若有拒父之心,〔則〕固無可論;若有避父之心,則之臣子以君臣之義,當拒〔蒯〕聵而輔之。若其必辭,則請命而更立君。’此説皆未可曉。使真有避父之心,而羣臣拒其父而輔之,則也其果從乎?如是而從之,是真無是心者也。安有父來而争國,而子居宫中,任羣下之拒戰哉?按:喪服為君之父母、祖父母期,先儒以為,或繼體之君,其父若祖,或有廢疾,不得立,今君受國於曾祖也,其卒,君為之服斬,而羣臣從服期也。如靈公逐其子而立孫,則是孫受國於祖也。蒯聵而在,宜與廢疾同科。夫子為政,則使極盡子之道,迎其父入,遜讓而不受,然後祗栗承奉,殚其歡心。亦曉告於,安享君國之養,而息争位之志,則君臣父子之間庶幾兩得其道。觀通行典,固無可善處者也。聖人過化存神之妙,於此必將有權其輕重而委曲之者矣。聖人視天下無不可為之時,視人無不可教者,故直道而行。或至於不然,則於是浩然而去,何損於我乎?夫子此言,其必在之新立之際耶?至世子入石曼姑圍之,則聖人亦無奈何矣。何以明其然也?其問君待而為政,則只曰正名,而無落落之意,其必有可以周旋者也。所謂正名,若是廢立之事,則何必其人之待而為政,然後發?既為之臣,又為之圖,聖人必無是矣。當是時,之過猶可以改而從新,則夫子為政,將欲善導方便,使讓父,而又不敢居位,則名於是正,事於是順矣。故不曰‘無可正之道’,而斥子路以‘野哉’,辭婉而意著矣。至他日以之不怨為言,則斷知其有不復為君之志,而與此章之旨迥然不侔,此豈非已在拒父之後,而無可如何也耶?
上文‘仲弓季氏宰,問政’,下文‘子夏莒父宰,問政’,然則私事亦謂之政。孟子曰‘生於其心,害於其(事)〔政〕;發於其(事)〔政〕,害於其(政)〔事〕’,此只以大小言也。
緇衣曰‘子曰,南人有言曰“人而無恒,不可以為卜筮”,古之遺言歟?龜筮猶不能知也,而況於人乎?云“我龜既(聽)〔厭〕[2],不我告猶”’,‘曰“不恒其德,或承之羞”’云云。此章亦引南人之言者,而語言恰符,可以相發也。彼則其意謂人之無恒者,心無常主,事無定方,雖鬼神猶不能測其如何也。又引之文而解之曰‘不可占而已矣’,謂其無如之何也。用此推之,巫者,祝人之福;醫者,治人之疾。其於無恒之人,其術亦無可施,福終不可求,而疾終不可治矣。論語‘不恒其德’之上闕‘不可〔以〕為卜筮’以上語,緇衣‘或承之羞’下闕‘不可占而已矣’六字,兩相參驗,其義始備。又按:‘為、作’二字,亦似義别。作者,是無恒者不可作巫醫也;為者,是不可為無恒者為卜筮也。周禮‘司巫’‘帥巫而造〔巫〕[3]恒’,是巫之須有恒也。此章之旨,當依集注。之文,則亦依其文,從卜筮者言。南人本有此二段語,夫子既引上一段,而以‘善夫’結之,又引文解之,以‘不占’以發下一段之義。雖不更引‘不可〔以〕為卜筮’(二)〔六〕[4]字,詳味‘不占而已矣’五字,其意無不明。如此看亦得。
春秋曰‘棄其師’,言任其死生而不卹也。

☚ 05_050顔淵第十二   05_052憲問第十四 ☛
00000786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8:4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