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罕】
問:子罕言利與命與仁。
答:朱子曰,利者義之和也,惟合於義則利自至,若多言利則人不知義,而反害於利矣;命者天之(全)〔令〕[1]也,然人當修己以俟之然後可以立命,若多言命則人事不脩,而反害於命矣;仁者性之德也,然〔必〕忠信篤敬、克己復禮然後能至,若多言仁則學者憑虚躐等,而反害於仁矣。三者皆理之正,聖人所不能不言,而其憂深慮遠,則又不可以多言也,故罕言而已。或問。○輔氏曰:‘義者天理之公〔也〕,利者人欲之私〔也〕。天理人欲不兩立,計於彼則害於此矣。’按:輔氏説與朱子説不同,蓋罕言者不是不言,特罕言之耳。若是人欲之私,則聖人當痛絶之,不但罕言而已。○或問:‘夫子罕言者,乃“放於利而行”之“利”,若“利用出入”,乃義之所安處。’朱子曰:‘“利用出入”之“利”亦不可去尋討。尋討著便是“放於利”之“利”。’又曰:‘“元亨利貞”之“利”亦不可計較,計較著(則)〔即〕害義。’按:此數説,則所謂‘利者,民生所不可無’者也。乾之四德曰‘利’,書之三事曰‘利’,豈不是天理之正哉!惟其以利為心則有害。故朱子又曰:‘利心生於物我之相形,人欲之私也。’然則人之為害不在於利,而在於計利也。集注曰:‘計利則害義。’計字極有力。
問:‘拜下,禮也’,注程子曰:‘事之無害於義者,從俗可也。’
答:按,子曰:‘吾從衆。’程子曰:‘事之無害於義,從俗可也。’是足以為萬世法也。以儀禮言之,一部聖經,節目具備,從今舉行,似無餘憾矣。然而古今異宜,故朱子家禮序曰:‘宫廬器服之制,出入起居之節,皆已不宜於世。’某之愚病焉。昔周公仰而思者,蓋亦為此也。有以考乎家禮之書,則行事節次,儀禮、書儀或有異同,而俱不害乎義理,則多從書儀,蓋欲不咈乎人情,而無所駭於俗見也。然則今俗亦可從,而古禮固有所不必行者矣。是故參酌損益,與時宜之,乃可以成一代之規模,而行之無弊矣。雖然,事之無害於義,可以從俗,則有害者不可從也。在我者,苟無道而照之,則孰為無害?孰為有害?孰為可從?孰為不可從?取舍之極,無所定於其中,而其所制作,不可為法於天下矣。故朱子曰:‘盛德者為之。’叔孫通不知學,故制禮全襲秦,故而未免‘枉死市’之譏,是其驗也。凡為天下國家立法定制皆然,不但是禮之節文而已。後世不識時宜而欲復古道者,不可不知此義也。
問:‘子絶四’,四者説,其詳如何?
答:朱子曰,無意者,渾然天理,不任私意〔也〕;無必者,隨事順理,不先期必也;無固者,過而不留,無所凝滯也;無我者,大同於物,不私一身也。或問。
問:天之未喪斯文。
答:程子曰,聖人德盛,與天為一,出此等語自不覺耳。○朱子曰:亦謂夫與天為一而不覺其言之若此則可,以為聖人有心以天自處而為是言則不可。讀者不〔當〕以辭害義可也。或問。
問:‘固天縱之’,或有以此四字為句者,何如?
答:此説似是。蓋謂固天縱之耳,將聖而又多能也云爾。考或問中有‘天縱多能’之語,其所謂天縱者,非止謂‘將聖’而兼包‘多能’之義明矣。俗解以‘固天縱之將聖’為句,恐非。
問:注‘言又以兼之’。
答:‘言又’二字當作句,蓋謂子貢言又字以明兼之之義云爾。‘言又’二字見他書。
問:‘顔淵喟然嘆’,小注張南軒曰:‘瞻之在前,〔則〕若不及;忽焉在後,則又過之。蓋得其中〔者〕為難也。’此説何如?
答:朱子曰,章首四言,正是顔子見得聖人之道真實高妙,而(若)〔苦〕[2]未端的處。南軒[3]以瞻在前、忽在後為過不及,恐其未然。或問。
問:‘欲罷不能’,注胡氏曰:‘見夫子所立之卓然。’小注朱子曰:‘酬酢萬變處’,‘看得確定親切,不似向來無捉摸處,不是高堅前後之外,别有所謂卓爾者也’。一則以為見道之親切處,一則以為見夫子所立,則二説不同,奈何?
答:或曰,‘道即夫子,夫子亦道。’以‘所立卓爾’而謂之道、謂之夫子,不害為同也。更詳之。
問:‘子疾病’,‘無寧死於二三子’,注:‘無寧,寧也。’
答:寧,安也。言死於二三子之手無寧乎。俗解寧字以寧儉、寧戚之類為釋,恐非是。○或曰:以‘與其死於臣之手’對看,則此寧字即寧儉、寧戚之意。
問:子疾病,如使不閒,家臣遂以奉終耶?
答:胡氏曰,‘此必夫子失司寇之後、未致其事之前也。若夢奠,則子路死於衛久矣。大夫老而致(仕)〔事〕,(後)〔而〕得〔復〕從其列。無家臣者,無禄故也。孔子初未嘗知為臣之事,而曰“吾誰欺”者,引咎歸己以深責子路也。’或曰:‘如使夫子疾病不閒,非禮之臣遂以奉終,豈不仰累聖德乎?’曰:‘夫子儻至大故,耳目所接有異,必遂正之矣。聖人病則不能無,若其方寸,決不(可)以病而懵也。’[4]或問。
問:‘子欲居九夷’,九夷,或以為朝鮮,是否?
答:朱子曰,邢氏以為九夷蓋玄菟、樂浪、高麗之屬。而胡氏亦曰:‘君子指箕子也。箕子居於遼東九夷之地,其教條風俗,至漢猶存。夫子之時,又當純固。’此説蓋出於班固,然恐非聖人之本意也。或問。○按:朱子雖曰‘非聖人之本意’,然邢胡氏、班固之説亦有據,故朱子又載之於或問中。夫子欲居之地,亦安知非我朝鮮耶?此説我國尤不可不傳也。
問:何陋之有。
答:厚齋馮氏曰,‘箕子封於朝鮮,東夷之地也,何陋之有?’與邢氏、胡氏説同。
問:‘子在川上’,注:‘天運而不已。’
答:陳氏曰,‘天之運,日月寒暑之往來,水之流,萬物之生,皆自然不息者’,水流‘蓋其一端耳’。○按:天運不已,謂‘天行健’也。
問:注‘與道為體’。
答:體,形體也。
問:好德如好色。
答:胡氏曰,‘好德而好色,是好德而未能深也。不好色而不好德焉,則其不好色亦何所就也。〔是故〕色者,人之所好,好而難疏;德亦人所同好,好而難親。知其病而痛藥之,不使稂莠得害嘉穀,則志氣清明而獨立乎萬物之表矣。’朱子曰:‘胡氏詳矣。’或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