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03_025大學問答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03_025大學問答

大學問答


【題 解】
大學問答作者金永三(一八三四—一九〇六),字允五,號丹邱,本貫康津。受學於族祖龜溪公,無意科舉,潛心聖賢經典。通達心性、理氣之説後,與艮齋田愚進行過論辯。晚年時同族弟春雨堂金永相每天展開討論,遠近學者聆聽者衆多。甲午年‘東學革命’以扶道斥邪為己任,撰戒喻文。本書收録於丹邱遺稿卷二雜著經義問答,以問答形式論説從一八九七年成均館頒問條目中選取的主要問題。(黄義洌)
‘繼天立極’之妙可以詳言歟?
天生民而賦性,故聖立極而設教,則此非‘繼天立極’之妙耶?天生人物,賦與許多道理,而天不能自做,待聖人為君師,是故帝堯以司徒而五倫乃明,帝舜以典樂而八音克諧。司徒之職,統教百姓也;典樂之官,專教胄子也。況夫天地之性情,非人則不能體而參之;天地之功用,非人則不能察而法之矣。龍馬出伏羲畫卦,開物而成務;神龜出大禹範疇,立政而敍倫。修道立教而裁成天地之道也,教化百姓而輔相天地之宜也,‘繼天立極’之妙為如何哉?
明德是何物耶?有曰合心性之名,則是心性具於明德耶?明德一是心性耶?有曰知覺是明德,則謂其理歟氣歟?耳目口鼻亦具明德耶?父子君臣上獨具明德耶?明德之為何物何樣,可以體認而明言歟?
心統性情而光明正大者是謂明德,則明德之為何物何樣可知。天以明命與我,而我得明德於天,湛然純粹,虚靈不昧。而明德之所具者性也,明德之所發者情也。性是心之體,而寂然不動之中,衆理具焉;情是心之用,而感而遂通之際,萬事應焉。具衆理,果非德之全體未發者乎?應萬事,亦非德之大用已發者乎?未發而炯然不眛,則心之體自明矣;已發而品節不差,則心之用自明矣。然則心之體自明果不如鑑之空明乎?心之用自明亦不如鑑之燭照乎?若夫知覺是明德之説,以其知覺而直謂之明德,則未知其可矣。而知覺明德理氣之説不待多辨矣。耳目口鼻,身之所具也;父子君臣,身之所接也。吾之明德已明,然後其於耳目鼻口各盡其當然之則,其於父子君臣各盡其當然之理,則在一身而明德明於一身矣,在一國而明德明於一國矣。朱夫子明明德詩曰:‘蕩除泥滓泉斯潔,拭拂塵埃鏡乃明。’然則首所云‘心統性情,光明正大’者,果非何物何樣之體認明言耶?
不曰‘誠情’而曰‘誠意’,何歟?情意之别可詳言歟?
情無僞為,而意有僞為,故不曰‘誠情’而必曰‘誠意’。情是性之發而無虚僞也,意是心之發而有虚僞也。闖然發出而無所施工者,情也;商量運用而有所施工者,意也。朱夫子所謂‘情如舟車,意如人〔去〕[1]使那舟車’者,最精詳也。
不曰‘修身齊家’而〔曰〕[2]‘身修家齊’,不曰‘格物致知’而曰‘物格知至’者,亦有精義歟?此章句必置功效之下,何歟?
但言其功效而不言其工夫,修身齊家、格物致知是工夫也,身修家齊、物格知至是功效也。上節曰‘欲齊其家先修其身’者,逆推工夫也;下節曰‘物格而后知至’者,順推功效也。章句之必置功效之下者,不足多辨矣。
大學之體用間架、知行經緯,於經一章可以詳言。而且於經一章内别尋大學,則當自何而止何可歟?
以明德視新民,則明德為體,新民為用;而以三綱視八條,則三綱為體,八條為用矣。三綱為大間架,八條為小間架。而大間架之中有小間架,小間架之中有大間架。而言其準則,則果不在於止至善耶?格物致知是知也,誠正修齊是行也,三綱為經而八條為緯。而知以知其三綱八條,行以行其三綱八條,則體用間架、知行經緯,推此可知。而經一章一部大學,其非自明明德而止於至善耶?
經與傳皆有精義眼字,乃其血脈貫通也,果於節節句句索得眼字精義歟?
今觀經一章,以明、新、止三字為一篇綱領。而有曰‘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本’之一字,上以結本末之本,下以開本末之本。而上而格致誠正之工夫在於一身也,下而修齊治平之功效係於一身也。帝堯之光四表,格上下,果非修身之功效乎?帝舜之闢四門,達四聰,亦非修身之功效乎?六個先字,欲如此者,必先如此也;七個后字,既如此者,必后如此也。必先如此而承其‘知所先后’之先字,必后如此而引其‘知所先后’之后字,則此皆血脈貫通處。而以此推究,則經一章節節句句索得精義眼字也,傳十章節節句句索得精義眼字也,復何屋上加屋哉?‘加’疑‘架’。
‘誠意’、‘正心’兩傳獨有章下注,何歟?
承上章致知而言其誠意,承上章誠意而言其正心修身,則兩傳之獨有章下注者可知。
此傳之結必反其辭,何歟?經文無相照者歟?
引經文之反結而結此傳以反辭,此傳之身字,經文之‘本’字也,此傳之家字,經文之‘所厚’字也,則豈無經傳之相照耶?
上既引孝弟慈三事,而此只言慈一事者,何歟?
舉其不失之天而觸其有失之天,故不言孝弟而特言慈字。孝弟慈皆人心之天,而孝弟則或有失之矣,惟慈則皆不失之矣。
‘平天下’章絜矩之道在第一節耶,在第二節耶?
第一節始起絜矩之道,而第二節詳説絜矩之道。上節之‘是以有’云者,始起之也;下節之‘此之謂’云者,詳説之也。
‘平天下’章當分幾節耶?
已有胡氏之論,當分八節看。首節為第一節,而言孝弟慈之‘上行下效,捷於影響’,平天下有絜矩之道也;‘所惡於上,毋以使下’為第二節,而言人己之心本無間焉,以此度彼,‘此之謂絜矩之道’也;‘之未喪師’為三節,而就好惡言絜矩,人心天命之得失在於人君之絜矩與否也;‘唯命不於常’為四節,而就財用言絜矩,而好惡不能絜矩,則任己自私不能平天下,財用不能絜矩,則瘠民肥己不能平天下矣;‘舅犯曰亡人無以為寶’為五節,而連上文善與不善,結上文財用,起下文用人也;‘好人之所惡’為六節,而就用人言好惡,提出仁一字,言君子求仁,小人不仁,蓋絜矩,恕之事,而恕所以行仁,故特以仁結之也;‘是故君子有大道’為七節,而不分言好惡財用之絜矩,但言君子有大道,而言忠信得之,驕泰失之,明吾心天理之幾也;‘長國家務財用’為八節,言生財大道亦絜矩之道也。絜矩者,推恕行仁之要道也。在好惡而不能絜矩,則媢疾之人也;在財用而不能絜矩,則聚斂之臣也;在用人而不能絜矩,則不能進君子退小人,而必有災必逮身之蔽,又有災害並至之禍,而安能平天下乎?然則平天下之道不過好惡用財用人,而能以絜矩之道舉而措之,則平天下其如視諸掌矣。
‘平天下’章無結語,何歟?
只言平天下之道,而該括治其國之道,則獨無結語者可知。天下、國家,地有遠近之殊,而以平以治,道無治平之異也。

☚ 03_024大學説   03_026大學問對 ☛
00000527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1 20:5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