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9.人口超高速增长,文化科技素质低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9.人口超高速增长,文化科技素质低

9.人口超高速增长,文化科技素质低

在老困地区,由于长期的物质生活贫困,人文环境条件很差,农民受教育的程度低,造成了大量的低素质人口。同时,这些人又长期生活在比较封闭的环境里,与外界的联系和交往较少,传统观念和落后的习俗比较严重,接受现代科学技术和新生事物的能力较差,商品经济观念和开发竞争意识淡薄。这一方面限制了人口素质的后天提高,另一方面又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形成了经济贫困——低素质人口大量增加——经济更加贫困的恶性循环。
人口超高速增长,直线上升,一方面使农民人均占有的资源量急剧减少,另一方面使人口增长的速度超过了经济发展的速度,人均经济指标呈下降趋势。这是造成老困地区生活贫困的重要原因之一。如从1950—1965年的16年间,老困地区农村人口平均递增速度为1.25%,其中高少地区为1.0%,陇东地区为1.88%;同期,老困地区粮食总产量平均递增速度为3.37%,其中高少地区为3.22%,陇东地区为3.59%。这一时期粮食发展速度较快,总产量的递增速度高于农村人口递增速度2.12个百分点,致使老困地区人均占有粮食由1949年的235.5公斤增加到1965年的328公斤,其中高少地区由196.8公斤增加到278.7公斤,陇东地区由338.1公斤增加到441.5公斤。这一时期农村人口增长速度较低,其中有一个特殊原因是60年代初的“三年自然灾害”加上工作上的“左”倾蛮干,粮食减产,灾荒严重,使农村人口发生非正常死亡,有些县在1960—1962年间农村人口出现负增长。1965年以后发生了“文化大革命”,原来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受到批判,并且实行了一些刺激人口高速增长的政策,如基本口粮按人口平均分配,形成了“妇女挣工分不如生小孩”的局面,使人口生育基本上处于放任自流的无计划状态,人口数量直线上升,而这个时期粮食生产发展缓慢,致使人均占有粮食不仅没有增加,反而大幅度下降。1966—1982年的17年间,老困地区农村人口平均递增速度为2.48%,其中高少地区为2.63%,陇东地区为2.1%,均为新中国成立后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时期。同期,老困地区粮食总产量平均递增速度为0.75%,其中高少地区1.13%,陇东地区为0.15%,分别比农村人口递增速度低1.73个、1.5个和1.95个百分点。到1982年,老困地区农村人均占有粮食为244公斤,其中高少地区为216公斤,陇东地区为318公斤,分别比1965年减少80公斤、62.7公斤和123.5公斤。直到80年代初才开始抓以控制人口数量超高速增长为主要目标的计划生育工作,但这时人口基数已经上去了,使计划生育成为“天下第一难事”。从1983—1992年的10年间, 老困地区农村人口平均递增速度下降到1.02%,其中高少地区为0.87%,陇东地区为1.4%; 粮食总产量平均递增速度提高到2.77%,其中高少地区为2.03%,陇东地区为4%。粮食总产量增长速度虽比人口增长速度高1.75个百分点,但由于人口基数大,到1992年,老困地区人均占有粮食只有290公斤,其中高少地区242.3公斤,陇东地区409.2公斤,仍然没有恢复到1965年的水平。至于农村人均占有的耕地数量,则一直呈急剧下降之势,老困地区30个县1992年农村人均占有耕地0.153公顷,其中高少地区为0.13公顷,陇东地区为0.212公顷,分别比1949年减少0.188公顷、0.146公顷和0.3公顷,减幅高达53%—59%。由于人地矛盾越来越突出, 一方水土已经无法养育一方人, 吃饭问题尚难解决,穿着、居住条件和文化生活质量的改善速度就更慢了。尤其是高寒阴湿和少数民族地区,贫困程度最为严重,“食不裹腹、衣不遮体、屋不避风雨”的“三不”现象到处可见,这就大大增加了脱贫的难度,见表5-2-4、5-2-5、5-2-6。

表5-2-4 老困地区各主要年度农村人口、耕地面积及粮食总产量

单位: 万人、万公顷、亿公斤

地县名称1949年1965年1982年
农村人口耕地面积粮食总产农村人口耕地面积粮食总产农村人口耕地面积粮食总产
合 计352.87120.408.31430.50121.7614.12680.63119.4516.60
高少地区
清水县
甘谷县
武山县
张家川县
西和县
礼县
康县
武都县
文县
宕昌县
渭源县
漳县
岷县
临夏县
康乐县
广河县
和政县
积石山县
临潭县
256.14
15.08
20.56
16.00
14.84
18.96
24.20
12.58
24.81
10.18
14.38
15.45
8.75
17.73
12.67
8.07
7.41
5.38
70.88
7.05
6.55
4.48
4.29
5.23
7.57
2.93
5.48
1.74
3.18
5.54
3.81
4.07
2.09
2.32
1.63
1.27
5.04
0.58
0.44
0.29
0.35
0.36
0.54
0.22
0.34
0.13
0.17
0.39
0.24
0.24
0.21
0.20
0.20
0.10
300.27
17.04
25.31
19.00
11.89
19.19
26.09
14.38
28.73
13.48
15.73
19.80
9.19
22.66
18.75
10.93
7.61
9.43
72.16
6.94
6.46
4.57
3.99
4.67
7.92
2.61
5.53
2.48
3.31
5.41
3.22
4.38
2.76
2.32
1.43
1.65
8.37
0.55
0.65
0.49
0.45
0.51
0.76
0.41
0.65
0.33
0.37
0.62
0.28
0.46
0.62
0.37
0.20
0.33
495.08
23.65
42.83
40.85
20.99
28.10
38.55
18.24
40.13
19.09
23.66
27.66
13.44
34.16
35.62
16.74
12.73
13.85
16.86
11.32
73.00
6.49
6.17
4.45
3.89
4.45
7.51
2.39
5.06
2.34
3.11
5.39
3.24
4.24
2.98
2.33
1.40
1.60
1.86
1.94
10.70
0.56
0.82
0.68
0.33
0.59
0.90
0.57
0.83
0.54
0.45
0.48
0.34
0.55
1.00
0.51
0.31
0.38
0.37
0.20
卓尼县
舟曲县
陇东地区
庆阳县
镇原县
宁县
正宁县
合水县
3.62
5.47
96.73
20.04
21.22
19.27
8.44
4.85
0.67
0.98
49.52
8.86
12.86
7.54
3.43
2.83
0.01
0.03
3.27
0.70
0.73
0.63
0.26
0.18
4.77
6.29
130.23
25.54
27.22
26.74
11.64
8.14
1.40
1.11
49.60
9.92
12.38
7.24
3.14
2.71
0.14
0.18
5.75
1.00
1.02
1.56
0.48
0.37
7.13
9.48
185.55
36.41
37.71
37.90
16.45
11.30
1.36
1.10
46.45
9.72
11.59
6.82
2.93
2.57
0.12
0.16
5.90
1.15
1.00
1.58
0.58
0.42

(续)
地县名称1949年1965年1982年
农村人口耕地面积粮食总产农村人口耕地面积粮食总产农村人口耕地面积粮食总产
平凉市
崇信县
华亭县
12.44
4.12
6.35
7.70
2.64
3.66
0.48
0.13
0.16
17.87
5.00
8.08
7.57
3.09
3.55
0.77
0.26
0.29
27.16
7.05
11.48
7.16
2.62
3.04
0.66
0.23
0.28
注: 1.积石山县于1980年6月成立,此前归属临夏县。2.临潭县1978年以前资料不全,为了数字可比,总计中未计入。3.庆阳县各年度的数字中包括西峰市。

表5-2-5老困地区农村人口和粮食总产量平均递增速度

单位:%

地 区1950—1965年平均增长1966—1982年平均增长1983—1992年平均增长
农村人口粮食总产农村人口粮食总产农村人口粮食总产
老困地区1.253.372.480.751.022.77
高少地区
陇东地区
1.00
1.88
3.22
3.59
2.63
2.10
1.13
0.15
0.87
1.40
2.03
4.00

表5-2-6老困地区农村人均占有耕地和粮食

单位:公顷、公斤

地 区1949年1965年1982年1992年
人均耕地人均粮食人均耕地人均粮食人均耕地人均粮食人均耕地人均粮食
老困地区0.34235.50.28328.00.18244.00.15290.0
高少地区
陇东地区
0.28
0.51
196.8
338.1
0.24
0.38
278.7
441.5
0.15
0.25
216.0
318.0
0.13
0.21
242.3
409.2

老困地区农村人口不仅增长速度快,而且文化科技素质低。据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统计,南部高寒阴湿和少数民族贫困地区21个县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农村劳动力仅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4%左右,卓尼县仅占0.7%,广河县只有0.5%,而文盲半文盲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一般为40%—50%以上,如甘南州、临夏州和陇南地区“四普”时文盲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分别为44.7%、43.5%和42.2%,高者达到70%以上,如临夏县有17个贫困乡高达74.1%。陇东老区情况虽好一些,但在一些偏远山区文盲率仍然很高。据“四普”资料显示,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庆阳地区为6.2%,平凉地区为6.6%;文盲人口比重,庆阳地区为26.6%,平凉地区为29.5%,在农村文盲比重更高一些。农民的文化素质低,阻碍着思想观念的更新;而思想观念的陈旧落后,又制约着人们文化科技素质的提高。这一方面使他们缺乏治穷致富的信心和志气,总是被动地“听天由命”,商品经济观念和竞争意识非常淡薄,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形成潜在的阻力;另一方面严重制约着适用科学技术的普及和推广以及商品经济的发展,成为脱贫致富的巨大障碍。
☚ 8.经济结构单一,大多数农民的温饱问题没有解决   10.地方财政困难,缺乏自我发展能力 ☛
00019764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2:3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