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8.中药材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8.中药材

8.中药材

新中国成立40多年来, 陕西中药材经营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是新中国成立初期自由购销阶段, 私营商业占一半以上市场份额;二是计划购销阶段, 国家将重要药材列为二类商品统一收购、调拨, 安排市场供应, 三是放开经营阶段。
(1) 自由购销阶段 (1949—1955年)。新中国成立初期, 全省中药材收购、批发、零售主要由私商经营。省政府和药政主管部门在对私营药材行、批发商、切药商和零售商加强领导的同时, 积极发展国营商业, 逐步开展中药材经营业务。1950年6月, 西北土产公司成立后在业务科设药材组, 经营当归、甘草、枸杞、麝香、秦艽等名贵、大宗药材的收购、批发业务。1955年初, 省药材公司成立, 同年由省商业厅移交省供销社领导, 更名为“中药材经营管理处”,承担全省药材经营管理任务。在各地药材机构陆续建立后, 有计划地开展药材购销业务, 改变了以往国合商业只经营少数名贵、大宗药材, 多数品种仍由私商药贩经营的状况。1955年, 全省供销社中药材收购额46万元, 销售额210万元。国合商业加强了中药材批发机构, 降低了批发起点, 扩大了经营范围, 加强了市场管理, 1954年中药材经营品种达173种, 1955年国营中药材批发额占市场批发总额的31%, 但全省私营中药行、栈、店、铺仍达5 523户, 从业人员10 739人, 私商中药批发额占市场批发总额的69%。
(2) 计划购销阶段 (1956—1984年)。1953年,陕西按国家规定将当归、甘草、大黄、枸杞、麝香5种药材列为二类商品, 由国合商业统一收购、调拨和供应。1956年, 国家管理药材增至19种, 省上又确定将牛黄等5种药材列为二类商品。当年私营药业实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 药材公司从省到基层形成了系统的经营网络, 为按国家统一部署对中药材主要品种全面实行计划购销创造了基本条件。1960年, 国家管理中药材品种有65种, 省管15种。1977年, 国家管理70种, 省管6种。1981年国家管理品种减为30种, 省管减为5种。1985年, 除指令性计划管理4种(甘草、杜仲、厚朴、麝香)、指导性计划管理20种外, 其他全部退出计划管理, 放开经营。1956—1984年,全省药材系统中药材收购额累计为56 472万元,年均1947万元, 比1955年增长41.3倍; 销售额累计达79 871万元, 年均2 754万元, 比1955年增长12.1倍。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陕西中药材生产、流通发展加快。1979—1984年, 全省中药材购销额年均分别达3 901万元和4 609万元。1984年, 全省中药材系统药材购销额分别达到4 122万元和5 653万元。1961—1984年, 国家为调动社队和药农生产交售药材的积极性, 对中药材收购采取奖售政策, 奖售物资有粮食、棉布和化肥等, 奖售标准一般均以每收购50千克药材奖售规定数量的奖售物资,在不同时期曾多次进行调整。
(3) 放开经营阶段 (1985—1996年)。1985年,国家规定除甘草、杜仲、厚朴、麝香等4种药材仍实行指令性计划管理, 20种药材实行指导性计划外,其余中药材全部放开, 实行多渠道自由购销。1988年, 全省药材系统中药材购销额分别达到11 580万元和10 349万元, 比1984年分别增长1.81倍和0.83倍, 创新中国成立以来最高水平。1990年, 购销额分别为5 495万元和7 626万元, 分别比1984年增长33.3%和34.9%。1996年, 全省药材系统中药材购销额分别为4 657万元和7 745万元, 分别比1995年增长14%和5.3%, 分别比1984年增长13%和37%。1985—1996年, 全省药材系统累计购进67 632万元,年均5 636万元; 累计销售91 866万元, 年均7 656万元。

☚ 7.蔬菜   第三节 农村市场 ☛
00027369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22: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