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3.科研与师资队伍建设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3.科研与师资队伍建设

3.科研与师资队伍建设

陕西省各中等农业学校在抓好教学工作的同时, 重视发挥教师的作用, 积极开展科学研究、科技推广工作。60年代前后, 全省各农业学校都在校外建立了教学点, 师生在教学点上结合实习积极推广农业新技术, 开展了种试验田、丰产田和举办各种技术训练班活动, 受到了当地政府和广大农民的欢迎。1980年以来, 为了促进中等农业教育与农业生产的结合, 各校相继建立了以教学、推广、培训为工作内容的“三结合”教学点。省农校先后在麟游县、宝鸡县阳平、杨陵建立了教学点, 开展了教学、试验、推广工作, 完成了 “关中灌区农林牧综合发展示范研究” 项目, 为关中灌区发展农、林、牧结合提供了科学依据。特别是从1990年以来, 各校把抓好教学点建设作为提高教学质量, 直接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使教学点在实习锻炼学生,推广农业新技术, 开展培训等方面越来越发挥了重要作用。安康、渭南、延安、汉中、仪祉、宝鸡等农校每校都建成了1~2个教学点, 不仅完成了教学实习、生产实习任务, 而且积极开展培训, 推广农业先进技术, 指导农民走向了致富之路。省农校在彬县、合阳县教学点上举办1年制初等农业技术教学班,使参加学习的青年农民学到了许多专业技术和经营管理知识, 提高了生产技术水平和经营能力, 年户均收入达到了万元以上, 在当地传为佳话。
在农业科学研究方面, 从60年代起各校针对本地生产中的问题, 不同程度地开展了一些科研工作,为解决当地当时生产中的一些关键技术问题发挥了作用。1968年陕西省农林学校选育的 “武农132”小麦良种, 具有抗旱、抗病、丰产性好的特点, 省内外种植面积达到了133.3万公顷, 累计增产小麦4亿千克, 荣获陕西省科学大会奖。1979年该校选育的“武农99”小麦优良品种, 具有抗旱、高抗吸浆虫, 丰产性好, 适应性广的特点, 在陕西累计推广33.3万公顷, 被评为陕西省农业科技进步三等奖。1973年,该校育成的甘薯优良品种 “武薯1号”具有品质好、抗逆性强、产量高等特点, 被列为陕西省推广品种在全省推广, 获得陕西省农业科技进步三等奖。汉中农校1988年完成的 “秦巴山区蝴蝶资源普查与研究”查清了分布于秦巴山区的主要蝴蝶种类及分布, 填补了陕西省蝴蝶研究的空白, 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990年, 该校在西洋参栽培技术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了“西洋参加工技术及工艺的研究”, 解决了西洋参加工技术难题, 带动了汉中地区的西洋参生产,此项研究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982年, 榆林农校有关教师, 针对陕北荞麦品种混杂、产量低、品质差影响外贸出口的问题, 开展了荞麦育种研究工作。1989年, 他们成功选育出了同源四倍体荞麦 “榆荞一号”品种, 填补了我国这一领域的空白。该品种1990—1992年在榆林、延安两地推广4万公顷, 增产粮食600多万千克。该项研究获陕西省1992年科技进步二等奖。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 始终把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学术水平较高的教师队伍, 作为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创办一流学校, 确保中等农业教育发展, 为陕西农业经济发展作贡献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1986—1990年, 对教师的培养培训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❶由各中专农校从每年应届毕业生中选拔优秀人才, 保送到国内名牌农业大学学习, 毕业后回学校从事农业中等教育工作;
❷举办各类教师培训班,对教师组织教学、实验, 教学方法等进行专门培训;
❸积极鼓励教师参加科研、学术研讨、农业新技术培训班和高级研讨班等活动, 以不断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1991年以来, 在继续从中专应届毕业生中选拔师资保送生外, 主要针对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 克服教材知识老化, 教学内容严重滞后等问题,举办了各种类型的师资培训班。培训内容以教学方法和农业新技术与技术革命为主, 培训各类教师160多人。至1995年, 陕西省中等农业学校专任教师达到了779人, 其中高讲124人, 讲师312人, 助讲261人,教员82人。

☚ 2.教学与管理   (二)中等林业教育 ☛
00027267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4:4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