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壮大阶段1971—1980年
70年代初,全省农机工业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的指示,坚持农机制造以地方自力更生为主的方针,为加速农业机械化进程,“四五”期间对农机工业投资累计达1.18亿元,重点用于长春拖拉机制造厂、榆树柴油机厂、东北齿轮厂和四平联合收割机厂的建设和改造工程,重点发展了柴油机、中小型拖拉机及缺门配件的生产,并相应地建设和发展了农机修造网点。这一阶段,农机产品自行设计能力,配套生产能力产品的产量和质量都有较大提高。研制和投产了东方红-36、东方红-60拖拉机、X3105、X4105柴油机,S195型柴油机、动力插秧机、ZKB-5A型自走式联合收割机,水稻大棚育秧设备等大中型农机具。到1980年底,全省主要农机产品的产量为: 中型拖拉机1.05万台; 手扶拖拉机915台; 机引农具8 885台; 机动插秧机423台; 谷物联合收割机1 300台; 机动脱粒机2 671台; 农用水泵10 826台。1980年,全省农机归口企业100个。1970—1980年期间,整个农机制造业的总产值增长了1.9倍,平均每年增长11.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