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城市经济学的内容结构
3. 城市经济学的内容结构
城市经济学由于还是一门新兴学科,学科体系还没定型,因此,对其内容结构的认识也很不一致。
一种观点认为,城市经济学的内容结构可分为“三大块”: (1) “城市经济性质论”,主要从国民经济的全局和总体来分析城市经济,明确城市的地位、作用、特点、性质,对当代城市的经济功能进行理论阐述; (2) “城市经济运行论”,是把城市当作一个相对独立的大系统,分析其在运动和发展过程中的诸种关系,主要是分析环境对城市的制约作用和城市对环境的能动作用,揭示城市经济发展运行过程中的相互关系和一般规律; (3) “城市经济管理论”,包括城市的宏观管理和微观管理两个层次。
另一种观点认为,城市经济学的内容结构可分“两大块”; (1) “理论与历史”,包括城市经济学的性质、研究对象,城市产生的历史条件和经济基础,城市发展过程的阶段性及城市化进程的曲折性; (2) “现实与问题”,包括社会主义城市体系的形成、特点和类型,社会主义城市经济的内部结构和外部联系,中心城市的功能,社会主义城市内部的矛盾运动,城市经济管理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第三种观点认为,城市经济学的内容结构可分“六大块”: (1) “基本要素论”,主要论述城市经济中的空间、人口、基础设施、产业经济活动、行政机构、经济信息等要素; (2) “内部结构论”,主要分析城市经济总体结构的各单项结构,如空间结构、人口与就业结构、基础设施结构、产业结构、所有制及管理体制结构; (3) “功能论”,主要阐述城市对内对外的基本经济功能; (4) “最优化理论”,主要研究城市经济最优化的标准、模式、方法; (5) “控制论”,分析城市经济机制的运行情况,掌握内在规律,以便从宏观与微观两方面进行控制; (6) “城镇化”,主要探讨城镇化的一般进程及发展战略。
☚ 2. 城市经济学的学科性质 4. 城市经济的特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