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2.瓜类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2.瓜类 2.瓜类甘肃大部分地区年降水少,气候干燥,日照长、昼夜温差大,瓜类资源丰富,为全国著名的优质瓜产区。安西古称“瓜州”。兰州素有“瓜果城”的美誉。1993年全省瓜类播种面积1.6万公顷,总产56.24万吨。 ☚ 1.蔬菜 3.果树 ☛ 2.瓜类 2.瓜类甘肃瓜类主要有西瓜、籽瓜、甜瓜三大类。栽培历史十分悠久。据《汉书》记载:“敦煌、古瓜州地,有美瓜”,“其地今犹出大瓜,长者狐入瓜中食之,首尾不出”。西瓜经考证是从中亚、西亚经新疆传入内地的,在甘肃种植历史,也有1000多年了。长期以来,广大瓜农创造了不少独特的瓜类栽培方式,如中部干旱地区发明了砂田种植技术, 河西地区采用旱塘栽培,都有效的发挥了增温、保墒、压碱的作用,创造了有利于生长的环境条件,增加了西瓜、甜瓜的产量。甘肃瓜类资源丰富,品种繁多。西瓜品种有69个,其中地方品种品质差,近年已逐步淘汰,目前生产中优良品种有74-5-1、P2中育1号、早花、红优2号、心红宝等都是本省自己育成和外引品种。籽瓜主要分布在兰州、皋兰、靖远、民勤等地,生产的黑瓜籽以片大、皮薄、肉厚、黑白分明等优点,深受国内外欢迎。有栽培品种6个,其中以兰州大板、核桃皮籽瓜品种最优。甜瓜栽培品种63个,以地方品种为主,分为薄皮甜瓜和厚皮甜瓜两大类。优良品种有黄河蜜、金塔寺、白脆瓜、克克齐、铁蛋子等。白兰瓜是1944年6月由美国副总统华莱士访华来兰州带来的“蜜露”瓜种子,经甘肃省农改所试种成功, 定名“华莱士瓜”。1952年10月,经甘肃省人民政府批示,更名为“白兰瓜”优良品种有绿肉C—81等。新中国成立前,甘肃瓜类面积不大,产量也不高。1949年,全省瓜类栽培面积约1 500公顷,单产1 000公斤,人均食瓜2公斤。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发展农田水利建设,扩大灌溉面积,大力改进栽培技术,推广优良品种,以及人口的不断增长与生活水平的提高,黑瓜子、白兰瓜出口创汇,大大促进了全省瓜类生产的发展。70年代末、80年代初,种植面积达到1万公顷左右,年总产近10万吨,与1949年相比,种植面积增加6.5倍,总产量增加4倍。随着国内外市场的开发,地膜覆盖等新技术的引进推广和品种更新,瓜类生产又有一个飞跃,1992年,瓜类种植面积达1.69万公顷,比1949年增长10倍,总产59万吨,比1949年增长25倍。甘肃省瓜类主要年份,面积产量情况见表4-3-6。 ☚ 1.蔬菜 3.青饲料作物和绿肥 ☛ 2.瓜类 2.瓜类青海的瓜类主要分布在民和、乐都、平安、循化、化隆、贵德等较暖地区,50年代以前,种植面积20公顷左右,西瓜品种有黑绣皮,甜瓜品种有小伏绿瓜子等。50年代引进和选育了大花皮、籽瓜皮、白瓜皮等西瓜和金蛋子等甜瓜品种;70年代引进了郑州2号、庆丰、蜜玫、早花、P2等西瓜品种。1985年全省西瓜种植面积最大,为426公顷,总产量1.4万吨,主要种植品种有庆丰、早花、黑绣皮等。 ☚ 1.蔬菜 3.果树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