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提高领导班子,特别是“一把手”的工作能力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根据省委要求,各县(市)委把提高基层干部队伍素质纳入本地区的发展战略,成立了培训工作领导小组,拨出专项经费,对基层干部,尤其是村党支部书记进行了多途径的培训。
❶逐步建立健全了市、县、乡三级培训网络,举办村党支部书记培训班。各地在建好市、县、乡三级党校和党员电教网络、村党支部活动室的同时,还开辟了其他培训基地;
❷规范培训办法,实施分类培训。对现职基层干部实行岗位培训为主,兼以分类培训。1993年,省委推广了江都市委加强村党支部书记岗位培训的做法,使各地岗位培训逐步形成规范。对后备干部实行院校制培训,兼以挂职培训。1990年省委推广了常熟、句容等县(市)依托县(市)委党校、职业中学创办后备干部培训中心(校)的经验,使全省培训工作逐步步入了系统化、规范化的轨道。同时,还采取选送优秀后备干部到上级机关、大中型企业或先进乡村挂职学习的办法,提高培训质量。从1979年开始,省委提出了对党员实行冬训的要求,省财政每年专项拨款235万元(1995年开始增至300万元),保证了农村冬训坚持不懈,每年参加冬训的党员、干部人数达200多万人。1995年,全省共举办各类培训班1. 2万期,培训党员、干部140万人,其中,基层干部18.9万人,村支书3.5万人;
❸注意提高培训层次。各地在加强基层干部特别是村支书岗位培训的同时,还进行了专业和学历培训。各县(市)普遍办了乡镇、村干部中专学历培训班,部分县(市)还与大专院校联办大专班,提高了一大批干部的业务素质。1995年,全省有74个县 (市、区)举办了农村基层干部大、中专学历培训班,有2.5万名乡镇村干部参加了各种在职(半脱产、脱产)大、中专学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