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农村生活饮用水的管理
自50年代始,当时农村大多数用公共大口井,对大口井改良的技术要求是:有棚、有盖、有排水沟、有井裙、井栏和公共汲水桶。并要求在井半径30米内不得有污染源。到60年代,农村开始推广手压机井,灶边小口井,水车密封井。靖宇县开始建引泉入村小型自来水,乾安县开始建饮灌两用电机井。70年代在高氟区逐村试行碱式氧化铝除氟,在高铁区农村推广简易曝气氧化法除铁,农村以发展小型自来水为主,兴建了塔式自来水,无塔压力罐自来水,饮灌两用井,到1985年,全省农村有30%的人口饮用了不同类型的自来水,农村大部分仍饮用手压机井和室内灶边小口井,饮用公共大口井及地面水者已为数很少。
此外,对地面水、大气、学校卫生、劳动卫生等监测,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