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1.统购体制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1.统购体制 1.统购体制从1953年末起,国家对粮食开始实行计划收购,严禁私商经营粮食。粮食统购价格基本上按照当时的收购牌价执行。政府根据各地不同情况,合理确定统购量和农村留量的比例,稳定农民的负担。在经过两年的实践,1955年8月2日,国务院发布了 《农村粮食统购统销暂行办法》,具体确定了粮食的定产、定购、定销办法,从根本上解除了农民“购粮无底、增产无益” 的心理,调动了广大农民生产粮食的积极性。针对 “大跃进” 和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发生的购过头粮的问题,1965年10月,国家决定实行粮食征购一定3年的办法,对生产队的征购任务一定3年不变,遇到重灾可减免当年的任务; 超购的粮食,一半给奖售物资,一半给加价奖励。这一政策实际执行了6年。1971年,国家又决定将粮食征购一定3年的政策改为一定5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国家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对粮食流通体制也进行了一定的调整。一方面调减征购任务,提高收购价格,一方面实行农村粮食购销差额包干制度。1979年辽宁省共调减征购粮11 250万公斤,并将统购价格提高20%,将超购价由原来的加价30%提高到50%。同时,以1979年核定的征购任务为基础,参照近两年粮食生产和社员口粮水平,对购大于销的地区定出净购任务数,对销大于购的地区定出净返销数,实行差额包干,3年不变。对完成包干任务以后的多余粮食,开放粮食市场,允许多渠道经营粮食业务,允许非粮食企业对粮食进行长途贩运。 ☚ (二)统购统销阶段 2.统销体制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