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经济效益
各地根据农业资源调查和农业区划所提供的研究成果,按照“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发挥优势”的原则,以国计民生的发展需要为宏观指导,以提高效益为中心,调整生产布局,优化产业结构,注重发挥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提高了科学决策水平,使农村牧区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1983年以来,黄河、湟水沿岸的农民,按照区划调查提出的方向,向宜果荒地进军,从事水果开发性生产,并取得了明显的效益。根据省、州(地、市)、县三级农业区域开发总体规划,1990—1995年全省共实施国家立项的36个,其中,农业开发项目23个,草原建设和农区畜牧业养殖项目13个,项目总投资近4亿元。23个农业开发项目共新增耕地1.43万公顷,改造中低产田9.04万公顷,增加粮油生产能力10 792万千克。开发区内人均纯收入由1990年的438元,增加到1992年的680元。13个草原建设和农区畜牧业养殖项目共改良天然草场5.26万公顷,人工种草1.5万公顷,草地围栏2.65万公顷。增加牛羊出栏25.3万头只,肉类产量256.3万千克,羊毛35.2万千克,皮张25.3万张。人均纯收入由1992年的515元增加到1995年的964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