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1 指法盘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1 指法盘

指法盘道,这是行帮盘道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通过手势,来代表语言或用手势来补充语言的不足。
换句话说: 手势就是语言。
在行帮之中,称手势为交际的“灵魂”之一,其功能往往在“隐语”之上。有时隐语反而不隐,因为使用时间长了就不存在着“隐”了; 而手势往往不易普及,而在本行中,举手投足,便知道对方的来历。
有时,也就是在特定环境中,又不能出声,特别是当环境黑暗、不允许出声交流时,手势就成了重要的交流手段,这在东北方行帮之中已普遍使用。
当年,在外跑大车的,必须懂得江湖“手势”语言,据金宝忱《东北大车的习俗》记载,赶车的老板子行车在外,如果遇到了“截道”行,也就是土匪这一行的人时,先要“吁——!”一声,把车停下,然后把大鞭子梢冲外放在车前耳板子上,人再从车的左侧上车,然后从右车耳板子跳下去,然后把外套牲口的缰绳解开,从牲口里面反搭到外面马脖子上……
这一系列的动作,是一段话,意思是:见到朋友了,这就不走了。从左到右跳一跳,抖一抖,身上没带“青子” (刀) 和“喷子” (枪)。这不是,马绳套也解开了,诚心实意让你们检查,让跑都不跑……。
这所有语言,都用这一系列“动作”表达出来。
这样的语言,是属于行帮的“隐语”类。当它一表露出来,对方就知道是自己人,就可能“优待”或“放过”。民间关于“指法”类的故事早已很流行,如高山的《白吃不让吃》的故事。说的是从前有一个人,外号叫“白吃”,他专讲吃别人的,自己的总也不让别人吃着。有一天,他打了三两酒,被四个朋友遇上了。这四个朋友一个是教书的先生,一个是看病的大夫,一个是说书的艺人,一个是算卦的,于是他出了个高招。
白吃说:“这么办吧,今天酒少,客人多,我出一个酒令,咱们不管是哪行人,都得说咱本行话,得照我的酒令来猜,还得上下相称,像是个意思。如果不对,就不许喝酒。”
大伙说:“好吧。”
于是,白吃先伸出一个指头,往上指了指,往下指了指,往前指了指,往后指了指,往左指了指,往右指了指,接着又伸三个指头,又伸五个指头,最后又指指自己的胸口。
教书先生说:“我猜着了。这是:
‘左物以上,右物以下,瞻之前,顾之后,左物交以左,右物交以右,三十而立,五十而知天命,有点心不在焉。’”
白吃说:“不对。”
卖药的说:“往上指是天门冬,往下指是地骨皮,前胡厚朴,治的是左瘫右痪,搁三碗水,煎五分钟,空心送下。”
白吃说:“不对。”
说书的说:“往上指是天门镇,往下指是游地狱,往前指是前齐国,孙庞斗智,往后指是后齐国,乐毅伐齐,左有陈朋,右有马武,三请诸葛,五虎破曹,用的是孔明的心计。”
白吃说:“不对。”
算卦先生说:“往上指是天,往下指是地,前有青龙,后有白虎,左有朱雀,右有玄武。好比你们家死了三口人,五天出殡。让我给看看风水,费费心。对不对?”
白吃笑道:“都不对,看我的:
往上指——我是上天无路;
往下指——我是入地无门;
前思,后想,左右为难;
三两酒咱五个人喝。
居心何忍?!”
几个人一听赶忙齐说:“对,那还是你自己喝了吧。”
可见,指法的运用已在民间形成一种故事的类型了。
这类故事还有,如《掌鞋匠与小姐》,《一个字不识》,等等,都是运用指法的特点,巧妙地结构成的故事和传说。指法和手势,也有人称为“手的语言”。手势语言诞生在“语言”之前,它同声音同时诞生,并同语言一起参与了人类的交际活动。当语言形成规范化之后,它才渐渐地消失了。但是,由于行帮的一些特殊活动又使手势语言在某一个“帮”、“行”中得以很好的运用和发展,它往往同语言和行动一起构成行帮文化语,并使初期的语言发展到了分音节的语言阶段,作出自己的贡献。
如江湖之人,称自己为“天地人”的三合之徒,见面施礼后,一人伸出一掌,把拇指、食指和中指伸开,其余卷在掌心。这为“天”;
对方一见,也把掌伸开,拇指微弯,食指半奎,其余三指伸开。这为“地”;
然后,二人同时伸出一掌,拇指与食指叉开,其余三指奎于掌心。这为“人”。
双方手势对了,知是同行弟兄。
江湖还有“指头歌”:
一指屈头青龙位; 二指屈入救良民; 三指屈来皆忠义; 四指屈来骨肉亲; 等等,皆是“手势”内容。
民间许多手势的运用也已经渗透到民间的许多行业中去了。如东北的“粮行”“马市”“牛市”“狗市”“鸟市”之中,讲买讲卖的“袖里吞金”,就是如此。他们之间讲价,从不用嘴,而是互相蹲或站在一起,袖筒对袖筒用手指在里边互相讨价还价。偶尔说出一句,一般人也听不懂。什么叉八捏七,就指这些。如要加钱,对方不干,不说不干,而说“打不开”。这在一般人来听,犹入五里云中。因此,如研究江湖行帮文化,就必须掌握行帮的手势规矩,不然就难以入手。
关于“手势”的使用,在民间已约成俗规,特别是在“粮市”“马市”“牛市”“鸟市”“狗市”等行帮集市运用上,这种手势的使用已是必不可少的一种“语言”工具。
讲价,叫“袖里吞金”,也叫“盖盖摇”。各种数字全靠两个人在袖筒里用“手”讲价。两人一出左手,一出右手,叫做“碰”。“碰”的时候往往是11、22、33、44之类的双数,手在里边碰一下即可; 若三位四位以上的数,则要先交待大数、中数、小数,然后是整数、零数。一律用手来捏。
在马市上有一条俗约: 马买卖不交言。马贩子把钱扎在涮帚中带着。这也是江湖中的一种行帮风气,讲究个货真价实,不怕挑,称之为“一鞭子定价”。这一鞭子定价是指挑选马时,要先看一张皮 (外表),后看四个蹄 (把马腿搬起来,一个一个地观察马蹄子的形状,看有无疾病等); 再看牙口齐不齐 (把马嘴掰开,从马的牙口上看岁数和健康等情况),然后再抽上一鞭子,这就算最后定价。
马市行上袖里吞金的数字是这样表示的。
一元称为“丁字嘎”;
二元称为“门字嘎”“坛字嘎”;
三元称为“品字嘎”;
四元称为“才字嘎”;
五元称为“拐字嘎”;
六元称为“挠字嘎”;
七元称为“捏字嘎”;
八元称为“叉字嘎”(寓意叉子八);
九元称为“勾字嘎”;
十元称为“丁字嘎”(个、十、百、千均以大中小冠前来区分);
十一元称为“溜丁”;
十二元称为“溜刺”;
十三元称为“溜言”;
十五元称为“丁捌,留曼”;
廿一元称为“坛丁”;
廿二元称为“两门”;
廿三元称为“坛品”;
廿五元称为“老海”;
廿八元称为“坛窝”;
三十五元称为“品帖”;
四十五元称为“才帖”;
“帖”代表伍;“嘎”为落音字。
总之,行帮的活动往往使自己处于秘密状态之中,这也决定了手势语的发展和运用。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4:4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