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1.农村用电量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1.农村用电量

1.农村用电量

(1) 乡村居民生活用电。 农牧民的生活用电,长期以来都是以照明用电为主。1970年,农村牧区的生活用电量仅有100万千瓦时,70年代后由于农村牧区通电率的进一步提高,到1980年,农村居民的生活用电量已增加到2 659万千瓦时,比1970年增加26倍以上。进入80年代后,随着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贯彻实施,使农牧民的生活水平迅速得到提高,家用电器开始进入农牧民家庭,部分地区的居民还用上了电灶,乡村生活用电量有较大的增长。到1997年,全省乡村居民生活用电量达到3 928万千瓦时,比1970年增长近40倍。
(2)农田灌溉用电。1955年,西宁北山脚下的寺台村首先建成20千瓦电灌站1处,灌溉面积13多公顷。1956—1960年,西宁郊区的电灌站已发展到42座,装机2742千瓦,灌溉面积2 200公顷。但这些电灌站大多数是“大跃进”中突击修建的,设备简陋,问题较多,到1962年,能继续使用的仅有14座,实际灌溉面积不足300公顷。1970年以后,在“农业学大寨”运动的推动下,各农业县及半农半牧县都先后建起了电灌站,同时还建起了一批规模较大的电力提灌区,主要有化隆县群科、甘都,循化县查汗都斯,共和县曲沟、民和县官亭及贵德县三河等黄河与湟水河谷地区。1980年,全省已建成电灌站840座,装机1 102台,总容量6.82万千瓦时,有效灌溉面积2.2万公顷。80年代,为安置龙羊峡库区移民而兴建的电灌站工程陆续投产,共装机0.5万千瓦,灌溉面积1 700余公顷。到1990年,全省拥有电力提灌站886座,设备总容量为8.28万千瓦,灌溉面积2.26多万公顷,占全省灌溉面积的13.19%。1997年,全省农田灌溉的总用电量为4 833万千瓦时,较1985年增长209%。
(3)农副产品加工用电。1965年8月,大通县新城公社新城大队安装2.8千瓦电动碾场机1台,成为全省第一家使用电力机械打碾和农副产品加工的社队。1970年以后,东部农业区各县的乡村陆续使用脱粒机、粉碎机及磨面机、榨油机等农用机械及粮油加工机械进行生产加工,改变了青海农村古老的农产品加工方式,大大方便了群众生产、生活。1980年,农村农副产品加工用电量猛增至3 103万千瓦时,较1970年增长15倍以上。1984年农村实行联产承包制以后,磨面、榨油、粉碎等机械大量增加,并逐步实行了专业户经营,用电量大幅度上升。到1997年,全省农副产品加工用电量达到7 464万千瓦时,比1980年增长2.4倍。
(4)乡村工业用电。青海省的乡村工业起步较晚。70年代初,农业区少数公社开始建立农机修配站,进行小型农机具加工、修理。80年代后,大部分乡镇都有了农机修造厂,并且开始兴建砖瓦厂、水泥厂、地毯厂等小型乡村工业企业。1985年,全省乡村工业用电量2 327万千瓦时。1986年以后,东部农业县的部分乡村兴办铁合金、电石等高耗能企业,使乡村工业用电量大增,到1997年,乡村工业用电量达到3.56亿千瓦时,比1985年增长15倍以上。

☚ (二)用电量   2.县城用电量 ☛
00025889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2:4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