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真如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真如zhēn rú

佛教指永恒常在的实体、实性。宇宙即真如。孟浩然《云门寺西六七里闻符公兰若最幽》:四禅合真如,一切是虚假。独孤及《诣开悟禅师问心法次第》:欲识真如理,君尝法味看。耿湋《题惟干上人房》:更悟真如性,尘心稍自宽。

真如zhēn rú

佛教指绝对不变的真理。梵文Tathata或Bhūtatatha tā。《探玄记》卷八: “不坏曰真,无异曰如。……二义同为一法,名曰真如。”又,《来生债》三折: “世人重金宝,我爱刹那静,金多乱人心,静见真如性。”
(例)
❶广大真如登彼岸,诚心了性上灵山。(十五·196·)
❷却说他师徒四众,了悟真如,顿开尘锁,自跳出性海流沙,浑无挂碍,径投大路西来。(二十三·288·)

真如

真如

佛教术语。佛教各宗派对此解释不同。一般认为指涵盖一切,不生不灭,永恒常在的宇宙性体。因其在空间上无边无际,在时间上无始无终,故相对于佛教所说虚幻的万物来说,是真;但就其形质而言,却无任何具体相状可以认识把握,故只能称为如。佛教认为,只有佛身是这一性体的显现,所以这里的真如即指佛身。

☚ 阳寿一纪   宝幢光王佛 ☛
真如

真如

张伯端《西江月》:“妄想不须强灭,真如何必希求,”又韩仙姑《苏幕遮》:“内有真如无价宝,欲识真如,正照菩提路,”真如,佛教名词,又称作“实相”、“法性”、“真实”、“真性”,指事物的真实状况、真实本性,亦指宇宙的本体或绝对不变的“永恒真理”。《唯识论》二曰:“真谓真实,显非虚妄。如谓如常,表无变易。谓此真实於一切法,常如其性,故日真如。”

☚ 真心   莲华社 ☛

真如zhēn rú

佛教指永恒常在的实体实性。独孤及《诣开悟禅师问心法》:“欲识真如理,君尝法味看。”


真如

杜甫《上兜率寺》诗云:“兜率知名寺,真如会法堂。”这里的“真如”是佛教语词,指一切现象事物的共同本质或本体。“真”即真实;宇宙全体,即是一心,不生不灭,故名为“真”。“如”即如常不变;无差别无假相,故名为“如”。佛教各个宗派曾从不同角度把“真如”解释为“性空”、“无为”、“实相”、“法界”、“法性”、“真实”、“真性”、“佛性”、“法身”等等,但在把它理解为绝对不变的永恒真理或本体这一点上,各派皆同。所以“真如”是一个相当于儒家、道家的“道”的范畴。杜甫所说的“真如会法堂”,意思是佛教的真理汇聚于法堂。

真如

佛教名词。指永恒的物质世界的真实状况,真实性质。早期佛经译籍中译为“本无”。佛教各派从不同角度出发,亦称作“性空”、“无为”、“实相”、“法界”、“法性”、“实际”、“真实”、“真性”、“实相”、“佛性”、“法身”。《成唯识论》卷九:“‘真’谓真实,显非虚妄;‘如’谓如常,表无变易。谓此真实,于一切位,常如其性,故曰真如……此性即是唯识实性。”中国的佛学者,一般都解释为绝对不变的“永恒真理”或本体。参见“法界”。

真如zhēn rú

佛教指事物永恒不变的真实状况和性质。真,即真实,非虚妄;如,即如常,无变异:(妙玉)自己的禅床靠背俱已整齐,屏息垂帘,跏趺坐下,断除妄想,趋向~。(八七·1133)

真如

梵文Tathata或Bhutatathata的意译。佛教名词。意即事物的如实状况和性质。通常解释为佛教唯一真实和永恒不变的真理或本体。它非言语、思维所能表达,唯以神秘的直观方可悟解。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0:3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