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1.主要政策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1.主要政策

1.主要政策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民经济工作面临着恢复经济与经济变革的双重任务。从农产品购销政策上看,主要是以市场自由购销为主; 从价格制度上看,以市场价格为主,国营商业的价格仅起参考作用。
(1)差价政策。新中国成立初期根据 “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 的经济政策,为使农产品经营者获得合理收益,搞活农产品流通,国家制定了合理的差价政策。1951—1952年,粮食的季节差率为13%~18%,棉花为5%~7%。后将粮食批零差率提高为9%~11%。同时为稳定市场,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别,开始注意解决旧中国严重遗存的 “剪刀差” 问题,采取了缩小剪刀差的政策,逐步调整部分不合理的商品价格,提高农产品主要是经济作物和畜产品的收购价格。从总体上看,这一时期农产品收购价格涨幅高于工业品价格,工农业产品交换比价逐步缩小。
(2)比价政策。由于饱受战乱痛苦,新中国成立初期经济作物严重不足,为恢复生产,使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得到合理发展,政务院制定了农产品内部比价政策,即提高棉花、烤烟、麻的价格,调整它们特别是棉花与粮食的比价,以鼓励棉花生产。

☚ (一)自由购销和市场调节价格   2.价格变动情况及政策评价 ☛

1.主要政策

1.主要政策

为稳定农产品市场以及实现对私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从1953年11月开始陆续对粮、棉、油等重要农产品实行统购统销政策。此后,农产品流通中统购的范围和程度、农产品价格计划管理的范围和程度越来越大越来越高,对农产品经营主体的限制越来越多,农产品流通渠道和经营方式也更加单一。与统购统销政策相适应,这一时期主要农产品的价格采取了计划价格形式,对统购统销的农产品国家制定严格的统购牌价和统销牌价。除粮、棉、油外,“一五” 计划时期,国家又对茶叶、烤烟、大麻等重要农产品实行了国家统一收购牌价制度,同时对猪、牛、羊、蛋、菜大宗农产品和水果等主要副食品以及糖料、蚕茧、主要皮张等工业原料和中药材,也执行国家定价。“文化大革命”期间较长时间采取了冻结物价政策。

☚ (二)统购统销和计划价格   2.价格变动情况 ☛
00024642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5:1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