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16_315章句第二十章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16_315章句第二十章

【章句第二十章】

之政,布在方策。
虞書曰:‘典,从册在丌上。[1]。’蓋取‘尊閣’之義也。方策也,至小;政事也,至繁。果何以常目在而亦足徵也耶?之政,未墜於地,則吾道之所寄,不越乎言語文字之間而已。聘禮云:‘百名以上書於策,不及百名書於方。’方策之制,班班可考夫。
政也者,蒲盧也。
揠其苗之不長,人病矣;斧彼木之本美,山濯然,是豈識草木之性也哉!今夫蒲盧之為物,其生也最易,其成也尤速。其理固在乎敏樹,而其道實類乎敏政。取譬也切矣!
故為政在人,取人以身,脩身以道,脩道以仁。
岳牧之登庸也,必資濬哲之德;俊乂之旁招也,亦待聖敬之工。人才之得,亶在君德之修不修如何耳。王褒曰:‘聖主必待賢臣而弘功業,俊士亦俟明主以顯其德。’語意正相類也。
仁者人也,親親為大;義者宜也,尊賢為大。
親親、尊賢元無二致。蓋親親之本在乎仁,尊賢之本在乎義。苟無慈愛惻怛之心,則何以親其親也?若無分别事理之宜,則亦何以尊其賢也?學者所當體認得。
思脩身,不可以不事親;思事親,不可以不知人;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
事物之理皆出於天,身苟不脩,何以事親?事親未盡,何以知人?若不知人,曷以知天?夫子所謂‘未知人,焉知天[2]’者,正合此意。
天下之達道五,所以行之者三。
達道之本在於達德,達德之本在於誠一。木有其根,然後枝葉可以暢茂;水有其源,然後泉流可以挹注。通於此説者,可與論達德、達道之義也。若孔夫子之‘學不厭,教不倦’,知也;在朝廷則‘便便’,在鄉黨則‘恂恂’,仁也;季氏之墮三都,人之歸田,勇也。知斯三者貫以一之,則何患不得到聖人田地!
或生而知之,或學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
生知、安行,主於知;學知、利行,主於仁;困知、勉行,主於勇。凡人之稟氣有清濁粹駁之異,聞道有先後蚤暮之别,所以有差等之殊。然苟能法羲皇之不息,體殷宗之厥修,孜孜乎,慥慥乎,則知行之極可致矣,本然之初可復矣。子順曰:‘作之不(已)〔止〕[3],乃成君子。’古語云‘跛鱉千里’,駑馬亦千里,尚監兹哉!
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
告子之‘勿求心’,是可曰知乎?微生高之‘乞諸鄰’,是可曰仁乎?馮婦之‘攘臂下車’,亦可曰勇乎?是知好學不倦,則近知;力行不已,則近仁;以不若人為恥,則近勇,可與入德矣。
知斯三者,則知所以脩身;知所以脩身,則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則知所以治天下國家矣。
至矣哉,三近之義歟!以之脩身則身脩,以之治人則人治,推以至於天下國家而治。大學所謂格致治平之道‘一是皆以脩身為本’者,即此意也。成己、成物之工,於斯盡矣。
凡為天下國家有九經。
大學之書條目有八,綱領有三;中庸則其經有九,而結之曰‘行之者一’。可見道成於己,而推及於物者博矣。曰脩、曰尊、曰親、曰敬、曰體,與夫‘子、來、柔、懷’之序,何莫非九經之目?而其條有常不可易,其序有條不可紊,至矣哉!
脩身則道立,尊賢則不惑,親親則諸父昆弟不怨,敬大臣則不眩,體羣臣則士之報禮重,子庶民則百姓勸,來百工則財用足,柔遠人則四方歸之,懷諸侯則天下畏之。
北辰居中而四時行、萬物成,大人建極而庶徵若、九疇敍。今夫九經之目,德之所加者博,而物之所及者廣,豈非脩身之效自近及遠、由内著外而然歟!蔡西山云:‘治天下之大經大法,皆載此書。[4]’信矣!
齊明盛服,非禮不動,所以脩身也;去讒遠色,賤貨而貴德,所以勸賢也;尊其位,重其禄,同其好惡,所以勸親親也;官盛任使,所以勸大臣也;忠信重禄,所以勸士也;時使薄斂,所以勸百姓也;日省月試,既稟稱事,所以勸百工也;送往迎來,嘉善而矜不能,所以柔遠人也;繼絶世,舉廢國,治亂持危,朝聘以時,厚往而薄來,所以懷諸侯也。
協和平章之化,實本於之明德;漸被暨訖之治,亦資乎之為善。此章所謂‘脩身、勸賢’,以至‘柔遠人、懷諸侯’者,前後一轍。賈生云:‘立經陳紀,輕重同得。’萬世不易之程備矣!
凡為天下國家有九經,所以行之者一也。
經則惟九,而行之者一,何歟?實其德而推之,則‘勸賢、尊親’之功可致;實其事而行之,則‘子、來、柔、懷’之效可期。苟求其要,不出乎誠之一字。晦庵曰:‘真實無妄之謂誠。’此理最好。
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言前定則不跲,事前定則不困,行前定則不疚,道前定則不窮。
‘豫’之時義,與‘前定’二字語意最相近。撤桑備陰、封穴知雨者,蟲鳥之豫也;旨蓄御冬、索綯乘屋者,男女之豫也。若其‘不跲、不困、不疚、不窮’之道,無過乎先立其誠,所當理會得。
誠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誠乎身矣。
大學曰‘止善’,孟子曰‘思誠’,此章之義與大學孟子相為表裏。苟不致知,則奚以明善?苟不明善,則奚以誠身乎?推以至於獲乎上,信乎友,順乎親,反乎身,皆從一誠字做去。
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
範型者,非陶冶耶?樸斵者,非棟梁耶?天之道也,誠者也。為陶冶而範型之,為棟梁而樸斵之,人之道也,誠之者也。若或以陶冶而樸斵之,以棟梁而範型之,則誠之之道乖矣。誠之不可揜也有如是夫。
誠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從容中道,聖人也。誠之者,擇善而固執之者也。
孔子之‘從心所欲,不踰矩’,非誠則能乎?顔氏之‘拳拳服膺而(勿)〔弗〕失’,非誠之則能乎?‘不思、不勉’,則生知安行之事也;‘擇善、固執’,則學知利行之事也。天理之本然無過於誠,人事之當然莫如乎誠之。云:‘鳴鶴在陰,其子和之。’誠之道也。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見聞廣故學之博,義理深故問之審,學貴精研故思必慎,事有邪正故辨必明。如是而後行之以篤,則擇善固執之功、省察存養之理可以實之矣。苟不專其心而致其志,則彎弓射鵠之心自不覺蠻於胸中矣。
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一之於百,十之於千,其數百倍。百既多矣,何況千乎!勉此五‘弗措’之勇,踐其三達德之實,實體立,實用備,不為則已,為之則倍。子曰:‘或相倍蓰,或相十百。[5]’功相萬也。
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强。
愚之於明,柔之於剛,不啻黑白之不同,晝夜之相反也,決矣。雖然,擇其善而致知焉,固其執而力行之,則愚者反明,柔者亦强。可謂變化氣質之一部良劑,奚但空青之洗眼,金丹之出力也哉!

☚ 16_314章句第十九章   16_316章句第二十一章 ☛
00004588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3: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