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至聖、至誠
大山曰:‘至聖’以德之廣大而言,‘至誠’以道之純一而言,初非有二致,而但有表裏内外之别,故朱子曰‘至聖是那德之發見於外,故人皆見之’,‘至誠是那裏面骨子,非聖者不能知’。觀於此言,可知也。
贊化育、知化育。
退溪曰:‘贊化育’以行言,‘知化育’以知言,語各有指,無輕重淺深。
至誠無妄,自然之功用。
艮齋曰:‘天下至誠’,指聖人之德兼體用、該本末者,故章句以至誠無妄四字釋之,而大經、大本、化育無不在於其中,以自然功用四字言其功效,而經綸、立、知之義,亦無不在於其間。○‘天下至誠’,指其人而言,大經則外而言,心之大用、大本則内而言,心之全體、經綸、立、知方是功用也。‘知化育’即經綸、立之極功也。故章句曰‘此皆至誠無妄,自然之功用’云云,非以大經、大本為功用也。此與首章中和之説相發,朱子於或問已言之矣。
問:‘自然之功用。’曰:‘中和非功用也,致是功用也。大經、大本非功用也,經綸、立、知是功用也。
其淵其天
問:‘立本、知化、其淵、其天,以“退藏於密”看如何?’大山曰:‘看亦得。’
聰明聖知
塤叟曰:變‘睿’言‘聖’者,何也?周禮鄭注:‘聖通而先識。’又曰:‘睿明通。’據此,則睿與聖皆通明之意。然細分之,則睿以生質言,聖以地位言。
先言淵。
東巖曰:上章説發見處,故先言天;下章説存主處,故先言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