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人物之生,各得其所賦之理,各循其性之自然。故人則有五常之全德,而物則有一片通處而止焉。蓋虎狼之父子不知君臣,蜂蟻之君臣不知父子,牛可使耕而不可使馳,雞可司晨而不可司夜。此章章句與孟子‘犬牛人性’章注參看,然後可以無差錯矣。顧臣依近日月之光不為不久,常有子貢不得聞之嘆,又敢恭竢明旨。
曰性,曰道,曰教,此三者,及到第二節單提‘道’字,何也?中庸一篇,蓋明道之書也。其精神指趣都湊‘道’上,故只舉一個道字,足以包‘性’與‘教’而然耶。‘率性之謂道’則兼人物而言之,‘可離非道’則就日用當行底言之,專主人分,而文理判若兩截,何也?
‘天地位’屬於戒懼,‘萬物育’屬於慎獨,蓋所以分概於致中致和。而吾心正則天地之心正,吾氣順則天地之氣順,夫然後林林總總許多大[1]物皆得以涵育於聖功神化之中矣。今有人於斯不睹不聞之時,欲驗吾心之正,則必曰省察而後可矣。既曰省察,則已發也,非未發也,然則所謂心正者即涉於致和而不涉於致中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