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仲尼曰止小人而無忌憚也。
首引夫子之言,而必以君子、小人為説者,何也?聖賢教人雖千言萬語,要其宗旨,只欲其入於君子之域,而免於小人之歸也。此是陰陽大分、人鬼大關,故中庸之始特以此八字劈開,以定人之趨舍向背也。十四章又言:‘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險以徼倖。’末章又言:‘君子之道,闇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一篇之中三致意焉,學者可不深體而另戒也哉?〇‘君子之中庸’,以其能知能行也;‘小人之反中庸’,以其不能知不能行也。故章句曰‘君子知其在我’,又曰‘無時不中’,此能知能行者也;曰‘小人不知有此’,又曰‘肆欲妄行’,此不能知不能行者也。此下諸章,皆兼知行而言。
中〔庸〕者,不偏不倚。止極致也。注。
‘中庸’,此書之名,而始見於此,故以其釋書名者釋之。而益之以‘天命所當然,精微之極致’者,復提首章之性、道、中和,以見中庸之道原於天而備於己;又以見子思所述即本仲尼之意,此章所引即明首章之義者也。‘君子為能體之’者,下文‘戒慎不睹、恐懼不聞,而無時不中’是已,即教之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