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人物類聚
【題 解】
孟子人物類聚是論孟人物類聚的孟子部分,純祖命編。純祖李玜(一七九〇—一八三四),字公寶,號純齋正祖之後繼位,成為朝鮮第二十三代君主,時年十二歲。一八〇〇—一八三四年在位,廟號純宗(一八五七年後稱純祖),清朝賜謚宣恪大王。
在位期間實行勢道政治,對西方奉行‘尊王攘夷’政策。即位次年興‘辛酉邪獄’,包括來自中國的傳教士周文謨,以及朝鮮教徒李承薰、洪樂敏、金建淳等人被處死。朝政衰亂而導致多次民亂,以十一年的洪景來‘兩西大亂’為最。
據論孟人物類聚‘校正諸臣’李晩秀、朴準源、金祖淳、南公轍、尹行恁、朴宗輔、金近淳等七人的任職年代及其職責來推斷,此書可能完成於純祖元年(一八〇〇年)。該書對論語和孟子中多次出現的人物按一人一條的形式述其姓、名、字、籍貫,並列其評價和出處。論語部分有九十七人,孟子部分有五十七人。據記載,原本是筆寫本,當年就刊行了活字本。(許卷洙)
梁惠王 柔質慈民曰惠。
名罃武侯子擊之子也。其先周文王庶子。都大梁,僭稱王,以厚幣招賢者。孟子至梁鄒衍、淳于髡亦至。
襄王 國事有功曰襄,又曰辟土有德曰襄。
名赫惠王之子。○孟子去之齊。
齊宣王 善問周達曰宣。
名辟疆威王因齊之子也。其先陳厲公佗之子。○立無鹽為后。○王問淳于髡曰:‘先生論寡人何好?’髡曰:‘古者所好四,而王之所好三焉。’王曰:‘古者所好,何如寡人所好?’髡曰:‘古者好馬,王亦好馬;古者好味,王亦好味;古者好色,王亦好色;古者好士,王獨不好士。’王曰:‘國無士耳。’髡曰:‘古者有驊騮、騏驥,今無有,王選于衆,王好馬矣;古者有豹、象之胎,今無有,王選于衆,王好味矣;古者有毛嬙、西施,今無有,王選于衆,王好色矣。王必將堯舜禹湯之士,而後好之,則禹湯之士亦不好王。’王默然無以應。○孟子至而不能用。○命以羊易牛。○見孟子雪宫。○問毁明堂。
胡齕
齊臣也。語宣王舍牛事於孟子。
莊暴
齊臣也。語宣王好樂事於孟子。
鄒穆公 中情見貌曰穆。
曹姓,名子爵顓頊玄孫陸終第五子安之後。○穆公有令食鳥雁必以秕,無得以粟,於是君(君)〔倉〕無秕,而求易於民,二石粟而得一石秕,吏以為費,請以粟食之。公曰:‘(是)〔去〕,非汝所知也。夫百姓飽牛而耕,暴背而耘,勤(以)〔而〕不(敢)惰者,豈為禽獸哉?粟米,人之上食,奈何(易)〔其〕以養鳥?〔且〕爾知小計,不知大會。’[1]
滕文公 慈惠愛民曰文。
姬姓,定公子也。文王第十四子叔繡之後,武王封于滕。○過宋而見孟子,聞性善、堯舜之道,使然友問於孟子,五月居廬,弔者大悦。○舉井田,與之處許行之徒數十人,陳良之徒陳相兄弟。○問事齊、事楚。○恐於齊人築薛。
魯平公 布剛治己曰平。
名叔景公子也。○用樂正子為政,將見孟子,乘輿已駕,臧倉沮而不見。
臧倉
魯平公嬖臣也。以‘前喪逾於後喪’之語沮平公不見孟子。
樂正子
樂正姓,名克。孟子弟子也。○先世曾作樂官,子孫遂以為姓。事魯平公,任國政。○從王驩而遊。王驩子(殷)〔敖〕也。至日久而來見孟子孟子見而責之。
公孫丑
公孫姓,名丑。丑,音秋。孟子弟子。○問孟子以管晏之功與‘動心’、‘不動心’。○子誠齊人。
東郭氏
姓姜齊桓公之後,齊大夫也。○孟子將朝,王託疾而召孟子。孟子亦稱以疾,明日弔於東郭氏。
孟仲子
姓孟,名睪。孟子之從昆弟也。○孟氏譜云:‘仲子孟子之子也。’三遷志:‘孟子娶田氏,生子,名仲子。’
景丑氏
齊大夫家也。孟子弔東郭氏,不得已而之景丑氏宿焉。
陳臻
孟子弟子也。
孔距心
平陸大夫也。平陸,邑名。孟子謂齊王曰:‘王之臣知其罪者,惟孔距心。’
蚳鼃
齊大夫也,辭靈丘。代郡名。而請士師治獄之官。諫王,而王不聽,致為臣而去。
公都子
孟子弟子也。齊人以蚳鼃之去而有譏孟子之不能去者,公都子聞而告之。○又以外人皆稱夫子好辯問孟子。
王驩
蓋大夫也,齊王嬖臣。孟子弔滕,王使驩為輔行。孟子反齊滕之路而不言行事。
充虞
孟子弟子也。孟子有喪,虞董治作棺之事。
沈同
齊臣。問孟子以伐燕事。
陳賈
齊大夫。以周公使管叔監殷之説,沮齊王改過之心,孟子深責之。
時子
齊臣也。孟子去齊齊王使時子語孟子以中國授室、養弟子以萬鍾之説。
尹士
齊人也。以孟子三宿濡滯之説語高子,及聞孟子之答而自服其為小人也。
高子
齊人。孟子弟子也。以告子三宿濡滯之説告孟子。
許行
姓許,名行。為神農之言。○聞文公行仁政,自楚至滕,踵門而告,願受一廛為氓。其徒數十人,衣褐,捆屨、織席以為食。
陳相
楚之儒者,陳良之徒。與其弟辛,負耒耜自宋至滕,曰‘願為聖人氓’。○見許行而大悦,棄其學而學焉。○見孟子,以許行之言告之曰:‘滕君則賢也,未聞道也。賢者與民並耕,饔飧為治。滕有倉廩府庫,是厲民自養也。’孟子以用夏變夷、自喬入谷之語嚴責之。
夷之
姓夷,名之。○為墨之道者。○因徐辟求見孟子。孟子託疾不見。他日又求見孟子孟子以赤子入井之諭天之生物之本,使徐辟言之,以攻其所學之蔽。
徐辟
孟子弟子。以墨子求見之意告於孟子。
陳代
孟子弟子。以枉尺直尋之語語孟子孟子以虞人王良事辯之。虞人,守苑囿之吏也。○昔齊景公田,招虞人以旌,不至者,取非其招不往也。如不待其招而往,何哉?○大夫以旌,士以旂,庶人以旃,虞人以皮冠而招。
景春
為縱横之説者。○以公孫衍、張儀為大丈夫。
周霄
魏人。問孟子以君子之道當仕。
彭更
孟子弟子。以孟子徒衆多,而傳食於諸侯之國為泰。
戴不勝
宋臣也。以薛居州為善人,使居宋王左右。孟子以為一薛居州獨如宋王何。
戴盈之
宋大夫也。井田什一、關市去征,請輕之以待來年。
匡章
齊人。以陳仲子為廉士,而稱於孟子。○秦攻齊威王,使章為將以應之。秦間者言章叛於威王者,王不應,章竟敗秦軍。宣王又令章將五都兵伐燕,又大勝。
淳于髡
齊之辯士也。以‘嫂溺手援’之語譏孟子不援天下。○為人長不滿七尺,贅於齊,滑稽多辯。○齊威王好為淫樂,長夜飲,國且危亡,左右莫諫,髡諷之曰:‘國中有大鳥,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鳴,王知此鳥何也?’王曰:‘此鳥不蜚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鳴則驚人。’於是乃朝諸縣令長七十二人,賞一人,即墨大夫。誅一人,阿大夫。奮兵而出,諸侯驚,皆還侵地。○楚侵齊齊王使髡請救於趙,賫金百斤,車馬十駟,髡仰天大笑。○王賜酒,問曰:‘能飲幾何?’髡曰:‘一斗亦醉,一石亦醉。’
萬章
問孟子舜之事。
咸丘蒙
問孟子舜之事。
子敖 即王驩。
與樂正子遊於齊。
公明儀
告孟子羿若無罪焉。
公行子
齊大夫也。有子之喪,右師及孟子往弔焉。
公都子
以世俗稱匡章不孝之言告孟子孟子以匡章非不孝解之。
儲子
以王使人瞷夫子,乃問孟子‘異於人’,孟子以‘堯舜(亦)與人同’之言答之。
北宫錡
問孟子周之班禄之事。
告子
子夏弟子,昔卿[2]之師,名不害。與孟子言性。
孟季子
朱子之言曰:‘疑孟仲子之弟。’公都子與孟季子問答。
屋廬子
名連晉賢人,孟子弟子。
曹交
曹君之弟,身長九尺四寸,食粟而已。
宋牼
一名鈃齊宣王時人,以説秦楚罷兵。
季任
任君之弟也。
慎子
魯臣,名到。以彭蒙、田駢為友,學於墨子弟子禽滑釐。孟子朱子注:‘滑釐慎子名也。’人物考為‘滑釐墨子弟子’。未知孰是。
白圭
周人,名丹。或作魏人。
宋句踐
姓宋,名句踐,遊説之客也。
王子墊
墊,名也。齊王之子也。
桃應
萬姓統譜云:桃望也。
浩生不害
姓浩生,名不害齊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