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12_142第十三 下八 章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12_142第十三 下八 章

【第十三 下八 章】

戴盈之曰:‘什一,去上聲。關市之征,今兹未能。請輕之,以待來年,然後已,何如?’注曰:‘戴盈之大夫,問欲使君復古行什一之賦,及去關市征税,今姑未能,且使輕之,待來年然後盡去之何如。’集注曰:‘關市之征,商旅之税也。已,止也。’
李都梁曰:‘玩盈之語意,分明只是個未能耳,卻以今兹二字作遮飾回護語。回護今兹,正是未能處,遂有無日不今兹者矣。’
孟子曰:‘今有人日攘如羊反。其鄰之雞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請損之,月攘一雞,以待來年,然後已。”注曰:‘攘,取也。取自來之物謂之攘。’集注曰:‘損,減也。竊按:凡物非其所有,而因勢奪取,謂之攘。故以重斂喻攘雞也。’○存疑曰:‘欲辨盈之之論,故先設也。’竊按:攘雞喻厚斂,請損喻請輕。
如知其非義,斯速已矣,何待來年?’注曰:‘孟子以攘雞者為喻,而言苟知其不義,當即止,何可姑且賦少,待來年乃止乎?謂盈之之言,若此類者也。’○蔡虚齋曰:‘“斯速已矣”,已字與上下兩個“然後已”之已字正相應。’
大全張南軒曰:‘君子之遠不義也,如惡惡臭;其不敢邇也,如探湯;其不敢須臾寧也,如坐塗炭;而其徙義也,如飢渴之于飲食。羞見之之明,而決之之勇,以為不如是則不足以自拔〔而〕自新也。士之持身於改過遷善之際,而為盈之之説,則將終身汩没于過失之中。人〔臣〕之謀國于革弊復古之事,而為盈之之説,則終陷于因徇苟且之域。故自修身至于治國,知仁勇之〔三〕德缺一不可〔也〕。知之所知,仁之所行,必須勇而決制,可不勉哉[1]?’竊意:道理上進退之關者,□有國者一也。如盈之以若是因循苟且於改過遷善之見,如何能勇決果斷於閑邪陳善之際乎?孟子以攘雞事戒切盈之者,正欲盈之警自身因循之失,以急國家革弊之政也。其旨亦深矣。○田賦事情,疾書論之殊緊切。其説曰:‘“有人此有土”,土皆民之田也。聖王畫田授民,非民受王之田也,乃王者因民之有而經界之,以防争奪也。故十一之賦非王者蠲其九而與民,乃民出其一而供君也。故曰:天下者,天下之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王莽欲效王政,而名天下田曰“王田”,失其本矣。唯其十一,則實當賦者也。故取之而不為虐,過此則一分之外皆攘人之物也。譬如吾有物將以□人,□或留待,且待猶似不妨,既非吾物,則其輕之與否非吾所可自由,況可一時遲留乎?’
竊意:六章以下,承闢之下,凡於當世時俗之弊,無不錯舉而辨救之,就中抑有條理不察者。蓋六章明立志之本,七章指立身之樣,八章示出處之嚴,九章見辭受之宜,然則君子之道信乎嚴絶,而亦何嘗株守曲□、落落難合乎?然且不能見用於世者,抑亦世俗之謬見致之。或不能自力於善,而惟恐其反害則不為;或不能廣取善類,而徒委之無益則不為。故第十章、十一章辨之,十二章則合論過不及之俱弊,十三章則終説有意而因循者之同失,其必以持身之樣、謀國之範通隔編次處又可見本末一致之規矣。總知乃道所以有不試耳,如得試也,之功可以親見於吾身矣。既非異端之惑世,又非曲學之阿世,畢竟不是雜霸詐力,一切所以急就功利之類,而無一毫之矯激,無一毫之苟偷,惟吾門中聖德王道之正之純者,有若是矣。讀者須細察得此以上諸章微意,然後徐究下章,則孟子所以統辨示人之旨,可以指掌得實矣。

☚ 12_141滕文公第三   12_143第十四 下九 章 ☛
00002884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3:2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