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靈公】
‘濫’是達人侈肆之事,而孔子曰‘小人窮斯濫矣’,何也?曰:集注曰‘濫,溢也’,謂溢於本分也。在陳絶糧,是亦本分,而欲免絶糧之患,則不得不為溢於本分之事,故曰‘小人窮斯濫矣’。蓋中庸所謂‘素貧賤行乎貧賤’,是君子之‘固窮’也;孟子所謂‘無恒産、放僻邪侈’,是小人之‘窮斯濫’也。
子貢以夫子為‘多學而識之’,而夫子告以‘一貫’,故集注曰‘此以知言也’。
謝氏形容夫子一貫之妙,如中庸所言不顯之妙,將言‘無聲無臭’,而並舉‘德輶如毛’二句,此二句當活看也。
‘顔淵問為邦’是‘問治天下之道’,可見於夫子之所答也。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以治天下言之,則慮不在九州之外者,必有戎狄滑夏之憂。然其慮之也,當自近而及遠,不可如秦始皇之疲中國而築長城也。
集注以‘盜得陰據’釋‘竊位’,其於訓詁體極精。而又先言竊位之所以然,曰‘不稱其位,而有愧於心’,以明‘不與立’之義,可謂置水不漏也。
‘言不及義’,則無以入德;而‘好行小慧’,則將有患害也,故曰‘難矣哉’。
‘不食不寢以思’之思,即‘思而不學’之思。而‘不如學’之學,非‘學而不思’之學。此學字當以學、問、思、辨、行五者不廢其一之意看也。或疑對思言學,前後一義,而是不然也,聖人豈以昏而無得之學垂教於人耶?
‘耕也,餒在其中’,‘學也,禄在其中’二句,蓋言君子所以謀道不謀食之意也。而或恐人誤認此意而有干禄之學也,故又言‘憂道不憂貧’以結之。集注然字以下蓋發明此意也。
‘貞,正而固也。’諒,固未必正也。蓋諒字獨言,則其誠足以益人,如‘友諒’之諒是也;對‘貞’而言,則其信未必皆正,如‘匹夫諒’之諒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