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張問士章】
聞達之辨。
或問 ‘達’為‘通達’云云。見小注。程子以明達為言,是於文義若有不通。謝氏以名聞四達為言者,乃子張之所謂聞,而非夫子之所謂達矣。聞達之辨,吕氏最為得之。
語類 周問聞達之别。曰:‘達,是退一步底;聞,是近前一步做底。退一步底卑遜篤實,不求人知,一朝工夫至到,卻自然會達。聞是近前一步做,惟恐人不知,故矜張夸大,一時若可喜,其實無足取者。’雉。○問:‘達是躬行實踐做出來底,聞是沽名要譽底。’曰:‘然。達是常自貶損,不求名而名自達者。聞是向前求名底。’燾。○問:‘子張以聞為達,伊川以為“明達”之達,上蔡以為“令聞四達”之達,尹氏以為“充於内而發於外為達”。三説如何?’曰:‘此所謂達者,只是言所行要無窒礙。如事君必得乎上,治民必得乎下,而無所不行,無所不通,與子張問行大抵相似。吕氏謂“德孚於人者必達,矯行求名者必聞”,此説卻是好。’去僞。
居之不疑。
存疑 ‘之’字指仁。‘居之不疑’是以仁自居而不疑也,‘居之不疑’是欲人信之也。蓋自疑則人不之信矣,故泰然有居而不疑,欲以瞞人使人信之也。若要其本心,豈真能無疑乎?
質直而好義。
語類 質直好義是質直好底,有那質直麤底又不好義。燾。○問:‘質直是質性之直,或作兩件説。’曰:‘質與直是兩件。’
。○問:‘“質直而好義”,和靖謂“立志質直”,如何?’曰:‘這個莫不須説立志,質直但只是無華僞。質是樸實,直是無偏曲,而所行又合宜。’驤。
察言而觀色。
或問 楊氏以察言觀色為在己,亦非文義。夫以己之言為可,察猶之可也,己之色則又安得而觀之乎?
語類 ‘“察言觀色”,龜山説“察言故不失口於人,觀色故不失色於人”,如何?’曰‘自家色如何觀得?只是察人言,觀人色。若照管不及,未必不〔以〕辭氣加人。此只做自家工夫,不要人知’云云。
。
慮以下人。
或問 ‘慮以下人’之説,謝尹得之。謝氏曰:慮以下人,則不欲多上人。○尹氏曰:慮以下人,不自矜高。
語類 ‘慮以下人’,慮是子細思量,謂如做一事便思量,惟恐有觸突人處。燾。
色取仁與鄉原不同。
語類 問:‘“色取仁而行違,居之不疑,在邦必聞,在家必聞”,與鄉原如何?’曰:‘卻不同。那“在邦必聞,在家必聞”底,是大拍頭,做要壓倒人。鄉原卻是不做聲不做氣,陰沈做罪過底人。’義剛言:‘二者皆是要譽,而天理都不存了。’曰:‘固是如此,但一個是向前去做,一個是退來做。’義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