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也愚章】
柴也愚。
蒙引 愚者,智不足而厚有餘。此處解愚字,與中庸愚字稍異,蓋以高柴之愚言也,然聖人意重在智不足上。○家語‘往來過之,足不履影’,上‘之’字指孔子,則此‘影’是孔子身影也。
參也魯。
精義 明道云云。集注第一説。○伊川曰云云,集注第二説。‘曾子於孔子在時甚少,後來所學不可測。且如易簀之事,非大賢以上作不得。曾子之後有子思,便可見’。又曰:‘傳聖人之道以篤實者,曾子是也。易簀之際,非幾於聖人者不及也。推此志也,禹稷之功,其可優為也。易簀之際,心即理,理即心,聲為律,身為度。仲尼没,得其傳之正者,曾子而已。曾子傳之子思子思傳之孟子,至孟子而聖人之道益尊。’
語類 ‘參也竟以魯得之’,魯鈍則無造作。賀孫。
蒙引 曾子真實是魯,後人見他後來地位高,只管為之回護,謂參之魯猶回之愚。不知夫子當時以與柴也愚、師也辟並論,則分明是魯矣。分明説是魯亦何傷,適足以見其學力之勇,能由學以至聖,而天下之學者庶乎知所勵也。○觀曾子問一篇,則其才之魯與其學之確,皆可驗矣。
師也辟。
存疑 辟,便辟。謂習於容止,少誠實也。此解與後篇‘友便辟’注‘習於威儀而不直’一般。蔡沈解書冏命‘便辟’,謂‘順人所欲,辟人所惡’。愚按:此解尤切,亦不失‘習於威儀而不直’意。‘師也辟’亦當依此看,只是外面為順辟,中心卻少誠實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