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謂顔淵章】
未見其止。
或問 止,特謂惰而不進耳。諸説以為聖人之極致,以上下章意考之,恐不然也。然張子之言自為一義,亦不可不深玩。張子曰:‘中正,然後能貫天下之道,此君子所以大居正也。蓋得正則得所止,得所止則可以弘而至于大云云。顔子具體,獨未至於聖人之止耳。’又曰:‘未至聖人而不已,故仲尼賢其進;未得中而不居,故惜夫未見其止也。’○謝氏曰:‘吾見進,未見其止’,張先生謂‘未得其中而不止’。
大全 問:‘“未見其止”,“止”是聖人極致處,所謂中是也。顔子見得中分明,只是未到,到便是聖人,故夫子嘆之。“吾止也”與“未見其止”,止則一般,但用處别。“未見其止”是“止於其所”止,“吾止也”是於其所不當止而止。’曰:‘以上下文考之,恐與“吾止”之止同。’答石子重。
語類 問‘未見其止’。曰‘如横渠之説,以為“止”是止於中,亦説得,但死而不活。蓋顔子未到那’云云。見小注。○燾。
存疑 ‘語之而不惰’,正是見其進未見其止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