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温而厲章】
温而厲止恭而安。
精義 伊川解曰:‘温而厲、威而不猛、恭而安,德容之盛也。’又語録曰:‘衆人安則不恭,恭則不安。’○謝氏曰:三事皆聖人之仁義禮智充溢於中,而睟面盎背而然。在他人,温則不厲,厲則不温;威則猛,不猛則不威;恭則不安,安則不恭。○尹氏曰:‘聖人和順積中,英華發外。云云。’
或問 程子、謝、尹之説盡之矣。
語類 問:‘横渠言“十五年學‘恭而安’不成”。明道曰:“可知是學不成,有多少病在。”莫是如伊川説:“若不知得,只是覰卻堯學他行事,無堯許多聰明睿智,怎生得似他動容周旋中禮?”’曰:‘也是如此,更有多少病在。’良久,曰:‘人便是被氣質局定。變得些子了,又更有些子;變得些子了,又更有些子。’云云。問:‘横渠只是硬把捉,故不安否?’曰:‘他只是學個恭,自驗見不(習)〔曾〕[1]熟。不是學個恭,又學個安。’賀孫。○‘恭而安’,是聖人養成底事。顔子若是延得幾年,便是聖人。不是到此更用着力,只是養底工夫了。顔子工夫至到,只是少養。如煉丹,火氣已足,更不添火,只以暖氣養教成就耳。明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