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06_010三省章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06_010三省章

【三省章】

曾子,名,字子輿
通考 仁山金氏曰:曾子,所金反,字子輿。本史記弟子傳。然孟子又字子輿。蓋,車軻也。若曾子而字子輿,則‘參’乃‘服參’之參,七南反。
三省字義。
語類 三省,謂即‘宫省’之省,从少从目。蓋宫庭之門規察出入,不令汎入,故謂之省,所耿反。借作‘省察’之省,悉井反。又云:‘“三”字平去二聲,雖有自然使然之分,然自然者不可去聲,而使然者亦可平聲。故“三仕”、“三已”與“三黜”無以異,而“三仕、已”無音。“三省”、“三嗅”與“三思”、“三復”皆使然,而集注於“省”、“嗅”皆闕,凡此之類二音皆通。’
為人謀而不忠。
語類 為人謀而不忠,既受人之託,若不盡心與他理會,則不惟欺人,乃是自欺。説道為人謀而不忠後,這裏是幾多病痛!此便是謹獨底道理。蓋卿。○曾子便知人於為己謀,定是忠,更不必説。只為人謀易得不忠。為人謀如為己謀,便是忠;不如為己謀,便是不忠。如前面有虎狼,説與人不須去,便是忠。若道去也得,不去也得,便是不忠。。○上蔡解‘為人謀而不忠’云:‘為人謀而忠,非特臨事而謀;至於平居静慮,思所以處人者,一有不盡,則非忠矣。’此雖於本文説得來太過,然卻如此。今人未到為人謀時方不忠,只平居静慮閒思念時,便自懷一個利便於己,將不好處推與人之心矣。須是於此處常常照管得,方得。。○問:‘忠是人心之實理,於事父謂之孝,處朋友謂之信,獨於事君謂之忠,何也?’曰:‘父子兄弟朋友,皆是分義相親。至於事君,則分際甚嚴,人每若有不得已之意,非有出於忠心之誠者,故聖人以事君盡忠言之。’〔〕。
存疑 除己心思智慮所不能到,斯已矣。若是心思智慮所能到,都必罄盡與他謀畫,□有一毫遺漏,如此方是忠。
傳不習。
精義 明道曰:傳不習乎,言不習而傳與人。
或問 ‘“傳不習乎”之説,不從程子,而從氏,何也?’曰:‘以文義考之則然,且先忠信而後傳習,亦後章餘力學文之義。’
大全 ‘傳不習乎’,疑只當為傳而不習之意,則文理順,亦是先孝弟而後學文之類。答張敬夫語解。○如明道説,文勢似不甚順。若從上蔡之説,則先忠信後講學,乃與上下章意思相似。又文勢安帖,不煩多訓,似亦有理。答吕子約。○問‘“傳不習乎”亦須兼就不習而傳於人上説’。云云。曰:‘所論甚善,但恐文義未如此耳。’上同。
存疑 傳習不可專主知,須兼行説。‘時復思釋’,習也;‘重複踐行’,亦習也。
忠信字義。
精義 明道曰:‘發己自盡謂忠,循物無違謂信,表裏之謂也。’伊川曰:‘曾子之“三省”,忠信而已。’又語録曰:‘盡己之謂忠,以實之謂信。忠信,内外也。’
大全 問:‘程子曰“循物無違謂信”。竊謂:“物者,事物之物。有是事則循是事而無所違,無是事則不鑿空而為之説,此與以實之謂信意相似。”或者謂:“物者,理也。實循是理而無所違,有反身而誠之意。”不知是否?’曰:‘或者之説非是。’
語類 問:‘“發己自盡為忠,循物無違為信。”如何循物無違?’曰:‘只是依物而實言之。忠信只是一個道理。發於己者自然竭盡,便是忠;見諸言者以實,便是信。循物無違,如這桌子,黄底便道是黄,黑者便道是黑,這便是無違。’。○問:‘發己自盡為忠。’曰:‘盡是盡己之誠,不是盡己之理,與孟子“盡心”不同。如十分話,對人只説七分,便是不盡。’。○或問:‘“循物無違謂信”,物是性中之物否?’曰:‘那個是性外之物!凡言物,皆是面前物。今人要高似聖人了,便嫌聖人説眼前物為太卑,須要擡起了説。如所謂“有物有則”之“物”,亦只是這眼前物。語言,物也;而信,乃則也。君臣,物也;而仁與忠,乃則也。’學蒙。○問:‘“發己自盡為忠”,何以不言反己?’曰:‘若言反己,是全不見用處,如何接得下句來!推發此心,更無餘藴,便是忠處,恕自在其中。如今俗語云“逢人只説三分話”,只此便是不忠。循體事物而無所乖違,是之謂信。後來伊川往往見此語尚晦,故更云:“盡己之謂忠,以實之謂信。”便是穩當分明。’大雅。○明道之語,周於事物之理,便恁地圓轉;伊川之語嚴,故截然方正。大抵字義到二説得方釋然。只如‘忠信’二字,先儒何嘗説得到此。居父曰:‘“盡己之謂忠”,今有人不可以盡告,則又當如何?’曰:‘聖人到這裏,又卻有義。且如其人凶惡,若盡己告之,必至殺人,到這裏,又卻是一個道理。所以聖人道“信近於義,言可復也。”蓋信不近義,則不可以復。’道夫。○伊川之説,簡潔明通,較又發越也。。○‘循物無違’,即是‘以實’,但説得較詳。閎祖。○‘循物無違為信’,循此事物,不違其實。。○問:‘明道伊川以忠信為表裏内外,何也?’曰:‘“盡己之謂忠”,見於事而為信,將彼己看,亦得。發於我而自盡者,忠也。他人見得,便是信。’問:‘莫只是一事否?’曰:‘只是一個道理。’。○忠信,以人言之。程子曰:忠信以人言之,要之則實理也。蓋忠信以理言,只是一個實理;以人言之,則是忠信。蓋不因人做出來,不見得這道理。端蒙。○信者,忠之驗。忠只是盡己。因見於事而為信。端蒙。○問:‘“盡己之謂忠”,不知盡己之甚麽?’曰:‘盡己之心。’。○忠信相為終始,做一事説也得,做兩(字)〔事〕説也得。。○問:‘盡己之忠,此是學者之忠,聖人莫便是此忠否?’曰:‘固是。學者是學聖人而未至者,聖人是為學而極至者。只是一個自然,一個勉强爾。惟自然,故久而不變;惟勉强,故有時而放失。因舉程子説:“孟子若做孔子事,儘做得,只是未能如聖人。”龜山言:“孔子似知州,孟子似通判權州。”此喻甚好。通判權州也做得,只是不久長。’壯祖。○或問:‘學者盡己之忠,如何比得聖人至誠不息?’曰:‘只是這一個物,但有精粗。衆人有衆人底忠,學者有學者底忠,賢者有賢者底忠,聖人有聖人底忠。衆人只是樸實頭不欺瞞人,亦謂之忠。’直卿云:‘己字便是“至誠”字,盡字便是“不息”字。“至誠”便是“維天之命”,“不息”便是“於穆不已”。’學蒙。○問:‘“維天之命,於穆不已,忠也”,與盡己之忠如何?’曰:‘不同。曾子答門人一貫之問,借此義以形容之耳。’人傑。○忠就心上看,信就事上看。忠信,内外也。集注上除此一句,甚害事!方子。○伊川語解云‘一心之謂誠,盡心之謂忠,存於中者謂之孚,見於事者謂之信’,極的當。○問:‘忠與誠如何?’曰:‘忠與誠,皆是實理。一心之謂誠,盡心之謂忠。誠是心之本主,忠又是誠之用處。用者,只是心中微見得用。’
四書輯編 忠是盡於中者,信是形而外者。有忠方有信,不信則非所以為忠。二者表裏體用之謂,如形之有影也。心無不盡之謂忠,言與行無不實之謂信。
蒙引 此信字不但謂言語以實,凡事皆要實也。故集注曰‘以實之謂信’,而不曰‘言之有實也’。蓋‘弟子’章以‘信’對‘謹’,故有言行之分。‘賢賢易色’章子夏則分明謂‘言而有信’,安得據子夏之言而律曾子之言乎?
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語類 某一日看曾子三省處,集注説亦有病,如省察已做底事。曾子省察,只當下便省察,俯視拱手而曰:‘為人謀而不忠乎?’
曾子守約。
語類 問:‘尹氏謂“曾子守約”,云云。莫也須博學而後守之以約否?’曰:‘“也魯”,其為人質實,心不大段在外,故雖所學之博,而所守依舊自約。’道夫
【通 論】
大全 三省者,曾子之為仁,南軒説。恐不必如此説。蓋聖門學者莫非為仁,不必專指此事而言,意思卻似淺狹了。大抵學者為其所不得不為者,至於人欲盡而天理全,則仁在是矣。若先有個云‘我欲以此去為仁’,便是先獲也。答張敬夫語解

☚ 06_009巧言令色章   06_011道千乘之國章 ☛
00001053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2:4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