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進】
‘回也非助我者’章
此章主意在於深喜顔子之無所不悦,而‘非助我者’一句,則只是反辭,以明其為‘無所不悦’耳。故集注不以‘非助我者、無所不悦’兩下為説,只主‘無所不悦’而言,曰‘顔子之於聖人之言,默識心通’云云。而若‘非助我者’,則只以其辭若有憾焉帶説,此其義豈不明白?而晩村曰‘從有憾之詞託出深喜之實’,都梁曰‘於憾之中寓深喜之實’,其説未免賓主之倒置,與集注説不合。且雖自謂不分作兩截,而畢竟為分作兩截之歸矣。
‘顔淵死,顔路請子之車’章
語類,問:‘顔淵死,孔子〔既〕不與之車,若有錢,還〔亦〕與之否?’曰:‘有錢亦須與之,無害。’若然,則孔子之不與,不在於視義之可否、財之有無,與葬鯉不同,而只在於從大夫之後,不可無車也。未知如何?語類此説非正釋,特推説其或當如此也。蓋孔子視顔淵猶子,則孔子之有財即顔淵之有財也。孔子若有錢,則以此為顔淵之椁,固無害於稱家有無。而於鯉之葬,雖已無椁,前則無財,故無椁;今則有錢,故有椁,又何害於一視耶?鯉與顔淵之有椁,既非非禮,而無則無之,有則有之,莫非義之所在。若厚葬之非,則不但以椁而言耳。語類説無可疑。
‘閔子侍側’章
‘不得其死’,似是不問義與非義,只是死不以正命之謂。而如比干,亦可謂不得其死也。楊氏之只以死於非義為不得其死,恐未然。蓋雖是義當死處,必剛强者可以辦,則此只為不得死之象。若其死於非義,則當兼學未入精微之奥處看。
‘子貢問師與商也’章
伊川以師之過、商之不及為漸至於兼愛、為我。此説或問不論,而語類則曰‘師商之過、不及,與兼愛、為我不關事’,此當從。且伊川之以兼愛為過,為我為不及,亦未盡。只以仁言,而以兼愛為過乎仁,為我為不及乎仁則可。然其實皆是過者事,而兼愛為過於仁,為我為過於義耳。如此看,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