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04_127論語雜録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04_127論語雜録

論語雜録

【題 解】
論語雜録作者吴益升(一六二〇—一六七九),字順之,號松峯,本貫寶成。受學於同春宋俊吉尤庵宋時烈門下。家世寒微,終身不仕。但學問刻苦,以學者稱,隱居講學,清貧以終。本書收録於松峯遺稿卷四,圍繞論語的一些大目多個角度論述了仁,探讨儒者处世之道,如‘仁者安仁,知者利仁’,‘顔淵問仁’,‘仲弓問仁’,‘之三仁’等。(林熒澤)
里仁篇:‘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有就自然上言者,有就用工上言者。天理渾然,私欲浄盡,表裏無間,隨處合理,有如目視而耳聽、手持而足行,非有所存而仁之體自爾不亡,非有所理而仁之用自爾不亂,自然當理,無適不然者,安仁也;見理分明,通達無滯,深知是仁之所利,故其於仁也誠心篤好,必欲得之,譬如行者之赴家,食者之求飽,必有所存而無違於動静之際,必有所理而常存於日用之間,無為利誘,不易所守者,利仁也。
‘安仁’即自然底也,‘利仁’即篤好底也。
仁者,人之所同得於天之理也。仁不外乎人,人不外乎仁。仁者、知者於仁也,初無淺深之異,而但其氣質之稟或有不齊者,有不勉而能者,有用力而能者。安仁,則成德者也;利仁,則進德者也。安與利只是一間,而夫子猶且分而言之,蓋欲使學者循序漸進也。夫子嘗曰:‘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苟能用力而至於安之地,則其成功一也。
子罕篇:‘利與命與仁。’
徇欲而害義者,利也,固非君子之所宜道者;微妙而難知者,命也,亦不可以輕語者。仁則吾所固有也,初非遠人之理,實有自家之德。其體也,統四性而至大;其道也,包萬善而至弘。則學者於斯雖可求其端,而難可以盡其體也;雖可尋其緒,而難可以會其理也。此夫子所以罕言也。
仁者,本心之德而切己之物也。理至正,而非若私利之害義;道至近,而非若命數之隱微。則是仁也,固日用之當行,而為聖門之必稱也。然仁之體極大而無處不在,仁之理極廣而無物不有,固非初學之所究而言語之可形。則聖人之於仁,心所獨得而難以語人者也,知雖能及而未易出口者也。此所以同委於命數之難言,而罕發者也。
蓋仁之一字,門之體要也。門人之所嘗問者莫不在此,夫子之所嘗答者莫不在此。則夫子於仁何嘗不言,而亦未嘗言其體也;何嘗不言,而亦未嘗言其理也。若為仁之方、切己之工,申申説與,多所啓發,故曰‘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又曰‘切問近思,仁在其中矣’。於此求之,不患學者之無聞,而可見用力之有地矣,學者所宜活看而着力也。
顔淵篇
明公私理欲之分,察視聽言動之間,決去己私而不使之少留,反復天理而不使之少蔽,如斷根柢一劍兩辦,若開雲霧便見青天者,顔子克復之工也。持操存省察之工,謹行己及物之道,莊敬自修,猶恐其或忽,交修内外,猶恐其有過,如嚴扃關俾守不失,若淘泥沙求見清泉者,仲弓敬恕之事也。其氣像有剛明温粹之殊,其力量有運化持守之異,故或剛健而發動,或静重而嚴謹,或奮發向前有風行雷厲之象,或收斂自守有地厚山峙之意。剛明運化者,有似乎乾道之强健也;温粹持静者,有似乎坤道之重厚也。
乾者,健也、動也;坤者,順也、静也。截然分别、決盡私欲者,顔子之所以剛果而合謂之乾也;循循做去、謹以自持者,仲弓之所以静重而合謂之坤也。
若以朱子之取譬言之,則顔淵之勇是遇敵進步,與之撕殺者也;仲弓之學是堅壁深溝,截斷路頭者也。克復之工是一服良劑,打疊病根者也;敬恕之事是漸漸服藥,消磨這病者也。
憲問篇:‘危行言遜。’
君子之處亂邦,穀可恥,而危言激世則未免於禍,亦豈明哲之道乎?所謂言遜者,非阿諛苟容之謂也。南容謹於言行,而夫子於陽貨,隨問隨答,遜而不辨。君子處變自有其道,吴氏曰:‘言遜者,非失其正也,特少置委曲。’
衛靈公篇:‘君子不可小知止可小知也。’
人之器量有淺深,才德有大小。淺者不可變而深也,小者未易改而大也。然君子器之廣、德之盛,不局於卑近而能致乎遠大,非若小人之泥於近而遺其大,偏於乂而小其道也。但其細微之節、卑小之行,自無異於衆人,而無所施其異行。故觀之於特立之地,則若是其巍然;而求之於微小之事,則固無可稱者也。是以才全德備雖君子之道,而大體既正,則小事之未盡,不害為君子矣。
程子曰:‘大節既定,小節有差,亦無所害。’朱子曰:‘小處糊塗,大處不糊塗。’饒雙峯曰:‘君子於小事上或有拙處,小人於小事上亦有長處,所以不可以一節觀之也。’此言極有味。
陽貨篇
或曰:‘孔子弗擾佛肸欲往者,何也?’曰:聖人視天下猶一家,心未嘗忘,故之、之,或冀時君之可與有為。而適當佛肸之輩有回愆尊聖之心,則以夫子眷眷世道之弘度,豈可無欲往之心哉?若夫子果於忘世而獨善其身,則其不幾於荷蕢之徒乎?此與‘欲居九夷’之意,皆歎道之不行而假設者耳。
微子篇
之三仁俱以王室之至親,悶宗國之淪喪,回遑惻怛,哀怨恳誠。則其心也、其事也,均出於忠君憂國之誠,而不咈乎天理人心之正。故夫子論家社稷之臣,而姑以仁道之大許三子之忠也。
伯夷叔齊雖有求仁得仁之德,其身則逸民之徒也,其道則自守之事也,不入於國家之危亂,無與於王室之休戚。可以謂聖人之清,而不可謂社稷之忠也,可以謂百世之師,而不可謂衛國之臣也。夫子特主為國而言,故所以不列於三仁之稱也,非以之仁不及於三仁也。

☚ 04_126讀論語   04_128論語思辨録 ☛
00000685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5: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