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04_126讀論語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04_126讀論語

讀論語

【題 解】
讀論語作者李榘(一六一三—一六五四),字大方,號活齋,本貫全州,出生在忠州。讀文清公薛瑄之文,深有所悟,遂專習朱子退溪之書。一六三六年(丙子年),國王李倧李榘耻之,遂辭官隱居於尚州山陽村,鑽研辨釋朝鮮學者之理氣文章。後朝廷求言,曾上奏十條以應之。本書收録於活齋集卷四,解論語七條疑難之處,所引之書有論語集注、四書或問、韓愈原道及明太祖語録等。(林熒澤)
和,也瑚璉,皆不得為不器君子。到此地頭者,非以上則難矣!或曰:‘子貢則然矣,伯夷聖之清,柳下惠聖之和,既以聖稱之,則反不得為君子耶?’曰:‘否。非以為非君子也,但以其偏全之異耳。雖得個十分清,得個十分和,所到已至那聖界,而只是清不可為和、和不可為清,終不免在於一邊了,所謂得聖人之一端者也。若所謂不器者,雖未得透徹盡頭,要之聖人之體段已具,無所不周,隨時得中,惟其所遇,,易地皆然,所以為成德也。’
中國,禮樂之所出,而既失君臣之義,則反不及夷狄之猶有上下之分也。故孔子之作春秋,中國而用夷狄則夷狄之,夷狄而進中國則中國之,蓋嘗深傷而至痛之也。明祖之意有曰‘孔子尊中國、抑夷狄。夷狄雖有君,不及於諸夏之亡也;諸夏雖無君,猶勝於夷狄之有也’云云。此亦痛快,然而竊恐非本意也。聖人之心大公至正,何嘗如此窄説將去?若如此説,則中國而夷狄者無以懲之,夷狄而中國者亦無以勸之,況尊之抑之初不在此。雖中國也,而用夷狄則貶之,乃所以益抑夷狄也;雖夷狄也,而進中國則許之,乃所以益尊中國也。此乃春秋大手段活法也。此段韓愈原道所引語意亦與太祖同。
也仁而不佞’章。朱子曰‘仁道至大,非全體而不息者不足以當之’云云,雲峯所説極為分曉,但深考諸説,則之説不可相無。何也?蓋仁之道合下渾然全備,流行無間,此所以為至大也。惟其如是,故學者必全體之、不息之,然後方可以盡人之道,而居仁之位也云爾。顔子‘三月不違仁’,全體之,故不違;不息之,故三月。‘得其一端’者,非全體也;‘日月至焉’者,非不息也。此段是説為仁者之全體而不息者,而仁之全體不息之田地已兼於此中矣。
顔子在陋巷。顔路甘旨有闕,顔子豈能無憂?曰:養之以萬鍾,於人子之心方可快足,而既不幸而陋巷簞瓢,則亦隨其力分之所極,而盡其誠孝耳。此亦天理之所當然,其所樂初不以此而加減也。此正朱夫子所謂‘此重則彼自輕,别無方法,〔别無〕[1]意思’者也。所謂樂者,非若常人之喜喜得得、為物所動者也,只是私欲浄盡,天理渾然,廣大寬平,無所係累云爾。
‘子於是日哭,則不歌。’餘哀未忘,自不能歌也。程子所謂‘歌則不哭’者,則先有可歌之慶,而更有可哭之喪,則其為哀痛出於至誠惻恒,豈能自已乎?曰:程子之意本不如此,不可如此硬説。蓋一日之間,吉凶不容相襲,若其至親有服之喪,則雖於宴樂之日哭泣悲傷,自有所不能不爾者。此陳氏所謂‘是日歌,或遇當哭,哀不能已’者也。程子之事則不然,陳賀朝廷之大慶,往弔大夫之私禮,雖今日不往,明日亦可弔,則亦何必未及羔裘之退,遽就素服之禮乎?程夫子用意宛轉,舉動從容,非粗疏劇戲之子瞻所可知也。
或問:朱子曰‘禱者,臣子為君父述其悔過遷善之意,以解謝鬼神之譴怒。無其理則不必禱,有之,聖人未嘗有過,無善可遷’云云。然則臣子之禱之者,是以君父為有過罪而得鬼神之譴怒耶?曰:不然。臣子之心出於至誠惻怛,無所不用其極,或冀神明之陰佑,設辭祈訢之意自爾如此耳,非必以君父為有此罪過也。然而人之生死禍福初不盡係於鬼神。要之,極其誠孝自有感應之理也,不可專以禱為必然也,亦不可直以禱為不然也。
朱子曰‘天放縱他作聖得恁地,限量他愚、不肖,增進一分不得’云云。天性本善,豈有放縱於聖而聖,限量於愚而愚底道理乎?然則乃其本分,而人皆不可以為耶?曰:是大不然。天性雖同,而氣稟或異,之所同者,此性也;所異者,此氣稟也。氣稟之極清粹而無所拘者,一循乎天性,所謂放縱他作聖,誰能禦之?氣稟之極昏駁而為所拘者遂汩其天性,所謂限量他愚、不肖,不能進也。然‘惟上智與下愚不移’者恁地,若他不能盡恁地,故以變化氣質為貴也。

☚ 04_125堯曰   04_127論語雜録 ☛
00000684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5:2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