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04_116先進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04_116先進

【先進】

問:季康子問,孔子對曰。
答:胡氏曰,‘記言之例,君問則稱孔子以對,尊君也。大夫之問亦然,則非禮矣。蓋稱氏以異乎門人,而去對以降於國君者乎!’或問。按:此稱‘孔子對曰’者,記者之誤。
問:‘顔淵死’,或以為先於伯魚,何如?
答:以家語所記弟子之年考之,則顔子之死先於伯魚王肅曰:‘年數錯誤。’或問[1]
問:‘顔淵死,子哭之慟’,或曰:哭者,夫子往哭其喪也。何如?
答:以從者之言觀之,或説似是。
問:‘門人欲厚葬之。’此門人,顔子門人耶?孔子門人耶?
答:或問,‘疏以門人為顔淵之弟子,然乎?’朱子曰:‘顔淵早死,未必開門授徒也。范氏以為夫子之門人也,近是。’或問。○朱子又曰:‘門人,謂之門人。’○按:前後兩説不同,恐當以後説為正。
問:‘問事鬼神’,注:‘不知此乃所以〔深〕告之也。’
答:不知,謂或人不知也。
問:也,不得其死然。
答:然者,未定之辭。
問:‘仍舊貫’,然則極弊而後改作耶?
答:非也,有是説也。楊氏欲使天下之事皆至於極弊而後圖之。朱子曰:‘其害尤甚。豈懲於新政之禍,而矯枉過直,以至於斯乎?’
問:‘過猶不及’,注:‘愚不肖之不及。’
答:非指子夏為愚不肖也,引中庸賢知、愚不肖之説,特以明夫‘過猶不及’之旨。
問:為之聚斂。
答:或問,‘冉求學於夫子,於門弟子中亦可謂明達者。今乃為季氏聚斂,何耶?’曰:‘冉求之失不待於聚斂而後見,自其仕於季氏則已失之矣。蓋當是之時,達官重任皆為公族之世官,其下則尺地一民皆非國君之有。士唯不仕則已,仕則未有不仕於大夫者,冉求於此,豈亦習於衰世之風而不自知其非歟?然使其仕於季氏而能勸之,黜其强僭而忠於公室,則庶乎小貞之吉矣。’或問。
問:‘非吾徒也’,注:‘己絶之。’
答:己,謂夫子也。○或曰:‘己’以‘既’字意看似勝。
問:‘也辟’,注:‘便辟也,謂習於容止。’
答:便,習也。辟,容止也。
問:子張問善人之道。
答:朱子曰,此文簡奥,有不可知者。今考衆説而反之於心,惟張子程子循途守轍之説為善。○按:集注所謂‘不必踐舊迹而自不為惡’者,言質美也;所謂‘亦不能入聖人之室’者,言未學也。竊以謂子張問善人之道,子云其為善也不踐舊迹而不為惡,又不能自入於聖人之室云爾。
問:‘論篤是與’,論篤者為色莊乎,是與者為色莊乎?
答:或問,‘論篤之説,程子兩義不同,如何?’朱子曰:‘是亦皆通,然以“是”字〔文勢〕[2]推之,疑前説得之為多。’○按:程子兩説,今皆不可考,然一説疑以論篤為色莊也,一説疑以是與為色莊歟?然以今集注之説觀之,蓋謂以其言論篤實而與之,則未知以論篤為君子者而與之乎,以論篤為色莊者而與之乎?‘言不可以言貌取人也。’小注曰:‘言,指論字;貌,指色字。’饒氏又曰:‘上言論篤,下以論篤分君子與色莊。’按:此皆以論篤為色莊也。
問:子在,何敢死?
答:或問,‘程子之言顔淵親在,不得為夫子死者如何?’朱子曰:‘疑記録之或誤’,‘遺書所記此條之説’,‘大抵相死之説為多,亦可以考其意之所歸矣。此類學者尤當精考,蓋大義所係,不容於誤也。胡氏亦嘗論之,乃程子之遺意’。或問,下同。○或曰:‘顔淵若死於夫子之難,其如顔路何?’胡氏曰:‘程子嘗言之矣。閭巷之人,辭親遠適,則同患難,有相死之理,況朋友乎?況弟子之於師乎?其可不可,當未行而預斷,不可臨難而始謀也。’
問:弑父與君,亦不從。
答:胡氏曰,‘亂臣賊子欲動其惡,其不從者未有能全其身者也。然則夫子此言,是以死難不可奪之節許二子矣。況使季氏先聞此言,則邪謀亂心豈不潛消於冥冥之中乎?’張敬夫曰:‘弑父與君,不必而知不從。然世之順從者,其始也惟利之徇而已矣,未遽有悖逆(作亂)[3]之心也。履霜堅冰之不戒,馴習蹉跌以至於從人而弑逆者多矣,此二子所以賢歟!’或問。
問:何必讀書,然後為學?
答:朱子曰,‘子路非謂不學而可以為政,但謂為學不必讀書耳。’又曰:‘三代以上,六經雖未具,然以書禮考之,則之教胄子,敷五典,與夫成周鄉官樂正之法,其所以優游涵飬,而誘掖夫未成之才者,蓋有道矣。豈遽使之從事於民人[4]社稷之間,以試其未能操刀之手,而不慮夫美錦之傷乎?’‘三代而下既有書矣,則事物終始、古今得失、脩己治人之術皆聚於此,好學者豈可以不之讀而遽自用乎?’或問。
問:‘,爾何如’,注‘規規’。
答:莊子注‘蹇淺貌’。
問:注‘曾點已見大意’,何也?
答:朱子曰‘他見得個大綱意思’。○或問:‘何以言曾點之見道無疑,心不累事,而氣象從容,志尚高遠也?’朱子曰:‘方三子之競言所志也,獨鼓瑟於其間,漠然若無所聞。及夫子問之,然後瑟音少間,乃徐舍瑟而起對焉,而悠然遜避,若終不肯見所為者。及夫子慰而安之,然後不得已而發其言焉。而其志之所存,又未嘗少出其位,蓋澹然若將終身焉者,此其氣象之雍容閒暇、志尚之清明高遠為何如?而非其見道之分明,心不累事,則亦何以至於此耶?’曰:‘何以言其“直與天地萬物”“各得其所”也?’曰:‘夫暮春之日,生物暢茂之時也;“春服既成”,人體和適之侯也;“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長少有序而和也;沂水、舞雩,魯國之勝處也;既浴而風,又詠而歸,樂而得其所也。夫以所居之位而言,(故)其樂雖若止於一身,然以其心而論之,則固藹然天地生物之心。聖人對時育物之事也,夫又安有物我内外之間哉!程子以為“與聖人之志同,便是氣象”者,正謂此耳。’或曰:‘謝氏以為曾皙胸中無一毫事,列子馭風之事近之。其説然乎?’曰:‘聖賢之心,所以異於佛者,正以無意、必、固、我之累,而所謂天地生物之心對時育物之事者,未始一息之停也。若但曰曠然無所倚着而不察乎此,則亦何以異於虚無寂滅之學,而豈聖人之事哉!’或問。

☚ 04_115鄉黨   04_117顔淵 ☛
00000674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4: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