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03_011大學疑義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03_011大學疑義

大學疑義

【題 解】
大學疑義作者崔孝述(一七八六—一八七〇),字穉善,號止軒,本貫月城。先後修學於漆室崔華鎮立齋鄭宗魯門下,鑽研四書、心經諸書,領會了退溪大山的切要處,以進修觀省為根本。終生專心研究性理學,通周易。晚年受薦舉擔任莊陵參奉、敦寧府都正。曾在柳湖社招收儒生,論講中庸朴珪壽對其經學水平評價很高。本書收録於止軒集卷八,對大學各章的重要條目提出了自己的見解。(李明學)
大學‘明德’似以心言,而先輩未嘗直謂之心,蓋心固理氣之合,而必舉德者,以心之理言也。陳北溪曰:‘明德是人生所得於天,本來光明之理具於心者。’黄勉齋曰:‘心之能為性情主宰者,以其虚靈知覺也;此心之理炯然不昧,亦以其虚靈知覺也。心之能為主宰者,是謝氏惺惺法,能敬便如此。此心之理炯然不昧,如大學所謂明德,須是物格知至方能如此。’
首章修己及人,則德業之本末也;二節由知為行,則功效之始終也。蓋人所得於天者本是至善,然學者必能知而得之,方是明而新焉。而自本及末,自始為終,循序漸進,乃至至善,故三節以‘知所先後’結之。及於四節之條列,則又逆推其所始以至於致知格物,而與上文‘物有’之物字、‘知所’之知字語意相連,‘知所先後’之‘先後’字與下文逆推之先字、順數之後字又相照應。其為丁寧示人之意,至深切矣。
‘物理之極處無不到’,到字,退溪以無所不到、無所不盡為訓,則到字雖帶盡意,而未可全舍本意故耳。大山曰:‘格物則用窮至意,物格則用到盡意,謂到之盡也。’竊謂所到者盡處,則以盡意看雖合,而未嘗專舍本字意。蓋‘極處’之極字狀物理已盡,其下著‘無不’二字,包物理已盡。到字之係於其下,略帶本字意,然後不為架疊耳。‘物理之極處’吐,或云當作厓吐。而退溪曰是吐為是,蓋謂我知與物理對言。譬如讀册而册盡,行路而路盡,雖人之讀與行,而自物而言,不害為册盡路盡也。
條目結語與綱領結語相符。‘修身為本’云者,正結之,與‘物有本末’一條相應,而本末著於此;‘本亂末否’云者,反結之,與‘知所先後’一條相照,而先後著於此。正結而又反結者,其丁寧之意切矣。
經一章章下述字、記字相换,雖似無妨,而述字是纂其言、終其事之意也,惟曾子可以當之,故屬之曾子;其傳十章命意精密,又曾子能知此,故以記字屬之門人。而皆歸重於曾子,以實其傳道之事乎?
‘明德’章末‘峻德’,即明德之極也。‘新民’章末節章句言‘新其德以及於民’,則即明明德於天下,而新民之極也,故曰‘君子無所不用其極’,而極即至善也。
三章文王詩,章句‘無不敬’云云,敬者,一心之主宰而萬事之綱領也。此章實所以兼知行、括始終,則不必每章言敬,而一篇工夫無非敬也。文王之止至善固學者之準極,而至下節詳言工夫之淺深、效驗之始終,怳然若指諸掌焉。夫傳三章末繼以淇澳詩者,如經文‘止至善’下繼以‘知止能得’也。
淇澳詩繼於文王詩‘敬止’之後,故恂慄在於贊美盛德之中,而敬是成始成終之工也。自學者而言,則先以恂慄,而嚴敬存乎中,然後切磋琢磨可得而致矣,宣著盛大可得而盡矣。或問則以嚴敬釋恂慄,而章句以戰懼釋恂慄者,戰懼乃嚴敬之實也。切磋,知之始終,而為始條理之事;琢磨,行之始終,而為終條理之事也。始終條理盡其事,而後篤恭之妙至於宣著盛大,而天下平,德於斯盛矣。一篇之中,此一章最為詳備。蓋止至善為一篇之綱領,故其言如此,學者所當熟玩也。
補亡章只舉其要者,以其義已備於或問故也。以心之靈對物之理,而即物而窮其理,則不流於虚無之弊矣。因其已知而益窮之,則中庸所謂‘致曲’,論語所謂‘温故知新’,而饒氏所謂‘自粗而精,精而又精,透一重又透一重’者,可謂盡矣。古人之因論學而知詩,論詩而知學者,亦豈非因其已知乎?
六章‘誠意’章句云‘誠其意者,自修之首’云,則此意字乃為善去惡之意也。使其為善去惡無一毫欠缺,而到十分盡頭,方是實底意,故以好好色、惡惡臭為譬。蓋天德王道,其要只在謹獨,所以舉心身而言其效也。人鬼之分專在此關,而欺字、慊字上必加自字,善惡無非自我,而不干他人矣。
誠其意者,即無自欺之謂,而再言謹獨,一節言好善惡惡之必自慊,而欲其謹獨,則無自欺之極也;二節言陽善陰惡之不可掩,而欲其謹獨,則戒自欺之極也。三節申不可掩之戒,四節明能自慊之效。由不能自慊於心,而終陷於不可掩之罪。然先嚴其不可掩之戒,終至於能自慊之域。誠其意三字之首言於一節,終言於四節者,其皆深矣。
七章已過誠意關,審於善惡之分,然但恐為物所動,未免於偏,故一節言四‘有所’,二節言三‘不在’,其不在於此者,以有所於彼矣。兩端説,只是一串證情。章句所云‘必察乎此而敬以直之’者,乃正心之良方。聖門之教每於動處加工,故一章之意皆在於正其用,用既正則體自正矣。
‘誠意’、‘正心’兩章無連上意,不同於其下諸章者,儻以知是心之靈,意是心之發,皆心之裏許,而無待於連綴故耶?然以工夫言之,知既明然後意可實,而致知者又不可不誠意;意既實然後心可正,而誠意者又不可不正心。其相因相須如此,必如朱子之補傳,然後脈絡連通而始終貫徹矣。
康誥章句初云:‘慈幼之心非從外得,推以使衆,亦猶是也。’後因汪德輔稟質,章句則改之,或問則未及改。其所云‘立教之本’,蓋舉三者,而其意圓滿,固不可偏指慈之一端而言也。
修身為天下國家之本,故十章亦舉孝悌慈,而先言家國以及於天下。以身而言,則家國天下皆推化也;自人而言,則家國之近者動化,而天下之遠者推化也。然之境見讓畔,而以其田為閒田,則遠者亦有動化也。
或謂十章以好惡、財用為二節目。竊謂好惡為大旨,而財用、用人為二節目。文王詩以上概言好惡之道,‘先謹乎德’以下以財用言,秦誓以下以用人言,‘生財’以下兼財用、用人言,以明好惡之實事。夫以好惡言之,好善惡惡是本心之發,而或不能然者,心不實而蔽於私也。六章實好惡也,八章公好惡也,十章推好惡也。好惡一也,而實好惡為之本,則公好惡、推好惡皆一串貫來,而十分盡善耳。
齊治平皆自近及遠,而家國有等級之殊,國天下有廣狹之異,然其道只是孝悌慈,自修而教者也,皆恕之事。而九章之言‘有諸己、無諸己’,以自治為主;十章之言‘所惡勿施、以義為利’,以愛人為主,皆舉其難而勉之耳。

☚ 03_010大學辨疑   03_012東川大學講録 ☛
00000513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0:5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