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之五章】
序文曰‘竊附己意’,此章曰‘竊取程子之意’者,蓋以己意取程子之意也。程子因論大學工夫次第,固有格致説;而至於取其意以補此章之闕略,又是己意也。
‘人心之靈’,靈字以心之體段言也;‘莫不有知’,知字以心之知識言也;‘因其已知’,知字以知識之一端或二端言也。因其一端或二端所知識者推而極之,是致知也。
‘表裏精粗無不到’,即物格也。然則‘表裏精粗’四字是釋物字,而所格者即其理也。蓋物有表裏精粗,而表裏精粗莫不各有其理,窮至其理則理無不到而知無不盡矣。
或曰:致知已盡後可以誠意,誠意已盡後可以正心否?曰:不然也。中庸‘尊德性’、‘道問學’,章句曰‘非存心無以致知’、‘存心者又不可以不致知’,知行之相資有如是者,而況天下之事變無窮,安得致知已盡後誠意,誠意已盡後正心乎?故隨事而致知,隨知而誠意,隨誠而正心,用力之久,總集而成德也。未及乎十分成德,而卒遇變異難處之事,則亦不容無略略思辨之功,必至於聲入心通,然後此事可了也。然則不可以吾知未周,而並與其已知者而姑置不行,明矣。‘誠意’以下交修並進亦如此,而每於當章之内説盡其極處,使學者為其準的,故此章言‘全體大用無不明’,而非謂誠正之前知獨如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