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01_158傳之四章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01_158傳之四章

【傳之四章】

問:‘子曰聽訟’章注‘我之明德既明’下小注曰‘此推本言之,明明德為本’,又於‘自然有以畏服民之心志’下曰‘此即新民’,何如?
答:小注説未安,先師疑之。蓋‘子曰“聽訟,吾猶人也,必也使無訟乎”’,是則以聽訟為末,以使無訟為本也。傳者引之曰‘無情者不得盡其辭,大畏民志’,是則所以釋使無訟之意,而專為本也,故結之曰‘此謂知本’,其義見矣。是故章句釋‘大畏民志’之義曰:‘聖人能使無實之人不敢盡其虚誕之辭。’又推本言之曰‘蓋我之明德既明,自然有以畏服民之心志’,皆所以釋其使無訟而已,未及乎經文明德、新民、本末之意也。至於釋‘此謂知本’之義,始言‘觀於此言,可以知本末之先後矣’。然則‘子曰聽訟’、‘使無訟’之本末,與經文‘物有本末’之‘本末’,各為一義。觀於此言,可以知七字,可以知其説之如此也。是故先師嘗曰:‘“聽訟,吾猶人”一句,傳者帶全文而引來,然無與於此章之旨。’恐深得傳者之意耳。〇或曰:以聽訟對使無訟而言,則聽訟末也,使無訟本也,此孔子之意也;以明明德對新民而言,則章句所謂‘我之明德既明,自然有以畏服民之心志’也,此朱子所以釋傳文之意也。然傳文不言明明德之意,故小注曰:‘此推本言之。明明德為本,乃傳者言外之意。’蓋謂‘無情者不得盡其辭’,是孰使之然哉?‘我之明德既明’故也。是故明德既明,則自然有以畏服民之心志,所謂新民也,於是可以知本末之先後云爾。未見小注説有病也,未知如何。〇或曰:‘聽訟,吾猶人’,是新民之末務也;‘必也使無訟’,是明明德之實效也。不知本末之先後,而惟新民是務,則雖欲新民而民不見化於德,故人不以聽訟為貴也。知其本之當先而能明其德,則不求新民而自然畏服其心,故傳者以無訟謂之知本也。未知是否。〇按:或人兩説亦有理,然先師説恐是。
問:此謂知本。
答:此知字,經一章‘知所先後’之‘知’歟。
問:傳三章‘明明德’、‘新民’、‘止於至善’三綱領之外,又有‘本末’傳四章,何也?
答:經一章首節曰‘明明德、新民、止於至善’,二節曰‘知止、能得’,三節曰‘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章句謂此結上文兩節之意。四節曰‘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五節曰‘物格而后知至’,六節曰‘以修身為本’,七節曰‘其本亂而末治者否矣’,章句謂此兩節結上文兩節之意。由此觀之,三綱領以‘物有本末’結之,八條目以‘修身為本,本亂而末治者否矣’結之。蓋其本末之於此書所以關緊者如是,故與三綱領、八條目並舉,而為傳四章歟。
傳四章小注黑圈中加小黑圈者二段,黑圈中有黑點者一段。
問:‘聽訟’注‘本末之先後矣’下小注‘雙峯饒氏曰’一段,何以圈中加圈耶?
答:論語‘聽訟’一節,孔子兼言聽訟、使無訟。而曾子引之,只釋‘使無訟’一句,至於‘聽訟,吾猶人’,則全不舉論。蓋論語大學所以言本末之義者不同。饒氏所謂舉輕以明重,蓋言傳者借論語之説以明經文知本之意也。大意不害義理,而語意未穩,所以謂有無不關。
問:小注‘玉溪盧氏曰’一段,何以圈中有黑耶?
答:此章知本之義重在‘大畏民志’一句,故章句曰‘蓋我之明德既明,自然畏服民之心志’,皆以‘使無訟’而言也。至於聼訟一事,傳者釋之無此義也。今曰‘有訟可聽,非新民之至善;無訟可聽,方為新民之至善。無訟則民新矣’云者,似非此章之本意也。又曰‘聽訟、使無訟之本末先後,即明德、新民之本末先後’,語意未穩,不必觀者,故有黑點歟。
問:小注‘臨川吴氏曰’一段,何以圈中加圈耶?
答:‘無情者不得盡其辭’,‘蓋我之明德既明,自然〔有以〕畏服民之心志也’。今曰‘聖人能使民德自新,而無實之人不敢盡其虚誕之辭’,與章句之文意微有不同。蓋章句但言聖人之所以使無訟之由,未及乎新民之義也。大概全段有無不關。

☚ 01_157傳之三章   01_159傳之五章 ☛
00000159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2:4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