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金钱草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金钱草 【药物出处】:《本草纲目拾遗》 本品为报春花科植物过路黄的全草,又名遍地香、金钱艾,主要含有黄酮类、甙类、鞣质、挥发油、胆碱、固醇、氯化钾、内酯等。甘、咸、微寒,入肝、胆、肾、膀胱经。 〔功效主治〕 利尿通淋,解毒退黄,适用于热淋、砂淋、石淋、湿热黄疸、恶疮肿毒。 〔本草撷英〕 纲目拾遗:去风散毒,煎汤洗一切疮疥神效。 中药志:发散头风风邪,治脑漏、白浊、热淋、玉茎肿痛,捣汁冲生涵吃,神效。 〔名医心得〕 岳美中:尿路结石 对尿路结石证属下焦湿热者,擅用金钱草为君治疗,收效颇着。其要有二:一是重用:少则60克,多则210克,二是辨证施治,坚持用药。[1] 李家珍:非细菌性胆道感染 用于非细菌性胆道感染,低烧而症状明显者用至30克,一般10~20克,有较好效果。[2] 颜赐坤:痔疮 每日用鲜金钱草100克(干品减半)煎服,观察30例,一般服1-3剂后即消肿止痛,对内、外痔均有效。[3] 〔药理与应用〕 1.抗微生物作用:体外试验表明,本品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喉杆菌、变形杆菌、大肠杆菌等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2.利尿排石作用:兔膀胱瘘急性实验表明本品具有明显的利尿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本品口服后,可使尿液酸化,而利于排石。 3.利胆排石作用:动物实验表明,本品有较好的促胆汁分泌和排泄作用,使泥沙样结石易于排出,黄疸消退。 4.其他作用:尚具有增加冠脉流量、脑血流量作用、祛痰作用等。 临床用于尿路结石、尿路感染、肾炎、胆囊结石、黄疸性肝炎等。 〔剂量用法〕 30~60克,鲜者加倍,外用适量。 〔按语〕 本品甘、咸、微寒,功擅清热利尿通淋,常用于热淋之尿道灼痛,又能排石,为治结石要药,广泛用于泌尿系结石、肝胆结石。其排石、消炎、止痛效果可靠。亦有用于肝胆湿热之黄疸、肺热炽盛之咳嗽者。唯本品力缓,须量大方能显效。另本品品种甚多,目前主用四川大金钱草、连钱草和广金钱草三种。一般认为四川大金钱草对肝胆结石较好,后二者对泌尿系结石较佳。 【参考文献】: [1]中医研究院.岳美中医案集.人民卫生出版社,1980;9:1~12 [2]李家珍.北京中医,1985;1:26 [3]颜赐坤.中国肛肠病杂志,1986;2:48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