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醉歌十首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醉歌十首 【原文】: (其三) 淮襄州郡尽归降,鼙鼓喧天入古杭。(1) 国母已无心听政,书生空有泪成行。(2) 【原文作者及介绍】: 汪元量 汪元量(1241-1330?),字大有,号水云,一说水云子,临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咸淳进士。南宋末,以善琴供奉内庭。元灭宋,随三官被虏北去。曾访文天祥于狱中。后为道士南归,往来于匡庐、彭蠡间。所作多纪实诗篇,述亡国之痛。有《水云集》、《湖山类稿》。 【译文】: 两淮荆襄的州郡都已是一片降幡,元军敲锣打鼓开进南宋首都临安。国母谢太后已无心听政,准备投降,我一介书生空自泪流成行! 【集评】: 清·汪景龙、姚壎:“(《醉歌》)诸首周详恻怆,可当诗史。” (《宋诗略》卷十七) 今·程一中:“这首诗的前两句明写战局惨败,暗写权臣误国;镜头从万里淮襄的一片降幡摇向元军进入都城临安,再推出两个特写:宫廷暗淡,儒生痛哭。远近疏密,自成格局。” (《宋诗鉴赏辞典》第1337页) 【总案】: 汪元量是宫廷文人,以善琴受宠。他没像文天祥一类的社稷重臣那样,做出杀身成仁的壮举,但他却目睹了元军俘走宋朝幼主太后的事情,自己也随之北上,饱尝亡国的屈辱。在大都,他还拜见过囚禁中的文天祥。他用诗来记载这一段历史,也是一种忠贞的义举。所谓“国可灭,史不可灭”(《黄宗羲语)。而以诗为史,则不仅仅是“实录”,更是情感的历程,往往比史书更加感人。汪元量在历史上的形象与唐代安史之乱后的宫廷乐师李龟年相似,他的诗也本其亲身经历,慨叹了兴亡盛衰。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