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血管性血友病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血管性血友病 (一)概述 血管性血友病(vWD)是一组由于von Willebrand因子(vWF)先天性、遗传性缺陷而致的出血性疾病,呈常染色体遗传,男女均可患病。在遗传性出血性疾病中,其发病率仅次于血友病A。 (二)流行病学 在国外,vWD是发病率仅次于血友病的遗传性出血性疾病。但在我国,发病率似乎并不高,其原因可能主要是漏诊率和误诊率较高。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vWD严重出血者相对较少,皮肤青紫、鼻出血及月经过多又往往不被患者重视,加上出血倾向可随年龄增长而自发减轻,使得许多患者未就医。 2.医生对该病普遍缺乏了解。 3.初筛试验不健全或不敏感。 (三)分类 本病分为两型,至少28种亚型,各亚型的实验室特点有所不同,诊断及分型难度较大,而各种分型试验如Ristocetin诱导的血小板聚集、vWF交叉免疫电泳、血浆及血小板vWF∶Ag多聚体分析等,对实验条件和技术要求较高,目前全国只有为数不多的医院能开展。 (四)临床表现 大多患者有出血倾向。由于vWF在血小板黏附中起重要作用,vWF的缺陷引起的出血以皮肤黏膜型出血为主,最常见为鼻出血、牙龈出血及皮下出血。手术、外伤后过度出血也较常见,女性也表现为月经过多和产后大出血。较常见的内脏出血为胃肠道出血,较少发生肌肉和关节的出血。vWD的出血倾向大多随年龄的增长而减轻,其机理尚不完全清楚。 (五)诊断标准 1.家族史 有或无家族史,有家族史者符合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规律。 2.临床表现 临床有黏膜、皮肤、内脏出血或月经过多史、创伤、手术时可有异常出血史,少数患者可有关节腔、肌肉或其他部位出血现象。 3.实验室检查 (1)血小板计数和形态正常。 (2)出血时间(Ivy法)延长或阿司匹林耐量试验阳性(小儿慎用)。出血时间是该病较好的初筛试验,但以往采用的出血时间(Duke法)不够敏感,已被卫生部废止。而较敏感的Ivy法,尤其是采用标准测定器的Ivy法目前尚不普及,造成包括许多大医院在内的出血时间测定的空缺现象;血小板黏附试验的实验条件较难控制,重复性差,而且该试验对诊断vWD并不十分敏感。 (3)血小板黏附率降低或正常。 (4)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或正常。 (5)因子Ⅷ凝血活性(FⅧ∶c)降低或正常。 (6)vW因子抗原(vWF∶Ag)减低或正常(若正常需进一步检查是否为变异型)。vWF的缺乏可导致因子Ⅷ水平降低,许多患者尤其是男性患者,因APTT延长及因子Ⅷ∶C降低而被误诊为血友病A。 (7)必须排除血小板功能缺陷性疾病。 4.实验室分型检查 (1)Ristocetin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反应(RIPA)。 (2)vWF交叉免疫电泳。 (3)血浆中及血小板中vWF∶Ag多聚体的分析。 (六)鉴别诊断 1.血友病A vWF是因子Ⅷ的载体蛋白,对因子Ⅷ起稳定作用,vWD时由于vWF的缺陷,导致因子Ⅷ水平降低。当因子Ⅷ水平降低较明显时可出现与血友病类似的临床表现。但vWD尚可有皮肤黏膜型出血,且较少发生关节出血。两者的鉴别需依靠前述实验室检查。 2.巨血小板综合征 本病是由于血小板膜GPⅠb(vWF受体)缺乏所致,也可出现出血时间延长、Ristocetin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反应异常,但血涂片中可见到巨大血小板,血浆中vWF抗原水平正常,可资鉴别。 3.血小板型vWD 又称假性vWD,较少见。它是由于血小板GPⅠb异常,使血小板与vWF结合增强,导致血浆中某些组分的vWF缺如,引起类似于vWD的出血性疾病。通常有血小板计数的减少,血小板体积增大,在低浓度Ristocetin下血小板聚集反应增高。鉴别有困难时,需检测血小板膜GPⅠb。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