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蛛网膜下腔出血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蛛网膜下腔出血 本病人口发病率为5~20/10万,仅次于脑血栓形成与脑出血,占脑血管病的第三位,约占急性脑血管病的10%~20%,常反复发作,以40~50岁数多见。病因分为:①原发性:主要为先天性脑动脉瘤破裂、硬化性梭形动脉瘤及脑血管畸形,其他少见者如霉菌性动脉瘤与Moya-Moya病等。②继发性:主要为脑内出血破入脑室系统,又经马氏孔与卢氏孔进入蛛网膜下腔。 病理改变为血液进入蛛网膜下腔致脑脊液呈血性,红细胞沉积于脑沟与脑池内。出血量大者在脑表面形成一薄层血凝块,如阻塞脑脊液通路。就可引起急性脑积水,常见于发病后24~48小时内。动脉瘤破裂时血液可冲入脑实质内产生脑内血肿,还可经脑实质破入脑室系统。较重者因血管创伤及血小板释放出5-羟色胺,引起局部脑血管痉挛,部分病例可继发脑梗塞。临床表现为突发性头痛、呕吐、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症,伴发血管痉挛者可出现意识障碍。 【CT诊断】 主要显示脑沟裂与脑池内密度增高,出血量大者则显示脑池与脑裂铸型。合并症的表现有硬膜下血肿、脑内血肿、脑出血、脑积水、脑缺血与脑梗塞、再出血及脑疝。 【MRI诊断】 急性期(小于7天) T1加权像上无明显信号改变,T2加权像上呈低信号。 亚急性期(7~30天) 各成像序列中均呈高信号。 慢性期 可在软脑膜及硬膜下出现永久性含铁血黄素沉积,在高场强下T2加权像上脑表面及脑室管膜面上可见清晰的低信号镶边。MRI可直接显示流空的动脉瘤或AVM,显示合并脑梗塞、脑积水、脑水肿及脑疝表现。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