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草莓软腐病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草莓软腐病 软腐病是草莓贮运中的重要病害,在结果期间多雨的年份,田间就危害大,但通常田间损失不大。 1.症状 病果变褐软腐,淌水,表面密生白色绵毛,上有点黑霉,即病原菌的孢子囊,果实堆放,往往严重发病。 2.病原 为接合菌亚门接合菌纲中的匍枝根霉Rhizopus stolonifer(Ehrenb.ex Fr)Vuill.,广州地区,早春温度较高时,还有性殖根霉R.sexalis(Smith)Call。Harter、Weimer(1992)曾用11种根霉接种草莓,结果都能危害,但主要亦是匍枝根霉。 性殖根霉与匍枝根霉最大的区别是:性殖根霉为同宗配合的。此外,在PDA上菌落虽然扩展迅速,但气生菌丝较少而稀疏,不像匍枝根霉很快充满培养皿的整个空间;孢囊梗大多1~2根(少数3~4根),自匍匐菌丝上,与假根相对的位点上生出,颇短;孢子囊也比匍枝根霉的小,囊轴椭圆形或圆形,囊领有或无残存;孢囊孢子近球形至宽卵形,灰褐色,壁稍厚。接合孢子黑色,表面不平,球形或扁圆形,将成熟时配囊柄常崩解,37℃以下无生长。 3.侵染途径 病菌广泛存在于土壤内、空气中及各种残体上。自伤口侵入,匍枝根霉的孢子萌发后,并不直接侵染,而必须生长一定量后才能危害寄主。通常先在接触土壤的果实危害,潮湿情况下产生大量孢子囊,经风雨、气流扩散,进行再侵染。贮藏期间继续接触,震动传病。薄膜袋内,病害的蔓延都是由表面生长的菌丝体继续伸展,而不靠孢子萌发,再侵入。由于病菌的菌丝体分泌果胶酶溶解细胞间的果胶层,结果组织崩解,细胞间隙处积聚了果汁,最终造成淌水。 温度对不同的根霉种影响较明显,较低温度(15~23℃)时,匐枝根霉是主要病原菌;温度较高(23~28℃)时,性殖根霉较主要。过高(95%以上)或过低(60%以下)的相对湿度都不利于腐烂。 4.防治方法 (1)小心采摘、装运,避免擦伤、撞伤。 (2)采收时,过熟果实不宜与正常成熟的果实混装在一起。 (3)采后预冷。24h内将温度降低到10℃。低温贮运十分重要,通常控制在5~8℃,使病原菌的生长大为减慢,当温度降低到0℃时,腐烂可全被抑制,性殖根霉迅速失去活力。 (4)生长期间,最好铺一层地膜或稻草,使果实与土壤隔离。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