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茶云纹叶枯病测报调查方法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茶云纹叶枯病测报调查方法 茶云纹叶枯病(Colletotrichum camelliae Massee)又名叶枯病,是茶树上常见的一种叶部病害。全国各茶区均有发生,是一种高温、高湿性病害。发病严重时,常造成大量落叶,导致茶叶减产、品质下降。 1 调查内容和方法 1.1 越冬菌源基数调查 选择集中成片的6670~33350m2面积茶园1块和不同地形的茶园各1块,在春芽萌动时调查1次。按5点去取样,每点取茶树5丛,每丛相距10步左右。在每丛中又以不同方向随机取4个茶枝,清数各枝总叶数和有病叶数,计算发病率,记载于表8-7。 表8-7 茶云纹叶枯病越冬菌源基数调查记载表 注:茶园类型系指条式、丛式或密植等;茶树年龄系指几年生、老树更新年或壮龄、老龄等;管理情况系指几年前施过基肥,或长期施化肥,深耕改土等。 1.2 病情系统调查 在集中成片的茶园中间,选择一块6670m2左右的茶园,从春茶芽叶萌动期开始,每星期调查1次,到秋茶采摘结束止。条式茶园一般去掉边行3~5行,去掉行头、行尾2m左右进行取样,每隔5行或10行取1行,定距10步或20步,从左右行随机各取1个茶枝,计算叶片数,按5级法记载,计算发病率和病情指数,记于表8-8。丛式茶园取样方法,与越冬菌源基数调查方法相同。 表8-8 茶云纹叶枯病病情系统调查记载表 叶面病情分级标准: 代表值数 ◆0级:几乎无病; 0 ◆1级:病斑占叶面积1/4以内; 1 ◆2级:病斑占叶面积1/4以上,1/2以内; 2 ◆3级:病斑占叶面积1/2以上,3/4以内; 3 ◆4级:病斑占叶面积3/4以上。 4 计算公式: 2 预测预报方法 2.1 预测依据 2.1.1 越冬基数 茶树是多年生植物,病害发生的轻重与茶树上越冬病叶残留的多少有直接关系。一般上一年发病重,茶园中遗留的病叶多,下年春茶期发病也较重。若上年秋茶期发病轻,越冬病叶少,则下年春茶阶段发病轻。 2.1.2 品种与发病 一般大叶种比小叶种发病重,南方种比北方种发病重。表现比较抗病的有龙井、福鼎、铁观音等品种;感病的有云南大叶种、凤凰水仙、湘波绿等品种。 2.1.3 气象条件 茶云纹叶枯病菌生长的温度20~37℃,如果相对湿度在85%左右,在适温条件下20~24h就可以完成侵染。温度在15℃以下或40℃以上病害停止发展。高温灼伤的叶片,当温、湿度适宜时,常导致病害大发生。 2.1.4 茶园管理 凡基肥充足,追肥合理,磷、钾肥适当,茶树生长健壮,通风透光好的茶园发病轻。单施氮肥的茶园,叶细胞间含水量高、叶肉薄、细胞稀疏,或茶园地下水位高,排水不良,肥料不足,或茶树受冻害、旱害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发病都较重。日照猛烈,时雨时晴,也会诱致严重发病。 3 防治指标 根据茶园越冬病叶基数,参照气象条件、茶树生长势及茶园管理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预测病害的发生发展趋势。当春茶芽叶萌发为成叶后,叶片发病率达到10%~15%时,为病害防治适期。对历年发病较多、较重的茶园,易感病品种,长期未施有机肥、单施氮肥的茶园,应适当提早防治。如茶树更叶率达60%以上,发病率在10%以下,可不必施药防治。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