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皮肤黑热病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皮肤黑热病 本病又称皮肤利什曼病。是由于利什曼原虫感染所致。有三种类型,即东方疖,由热带利什曼原虫引起;皮肤粘膜利什曼病,由巴西利什曼原虫引起;黑热病即内脏利什曼病,由杜氏利什曼原虫,又称黑热病小体(LD小体)引起。我国所见者,主要是后者,本病系黑热病在皮肤上的表现,少数也可原发于皮肤。主要侵犯皮肤淋巴网状系统。白蛉是中间宿主。 〔诊断要点〕 一、曾有黑热病流行地区居住史。 二、皮损好发于头面部,也可侵犯躯干、四肢和口腔粘膜。 三、损害为黄红色浸润性斑块,表面发亮,有时表面可有密集的米粒大结节,伴有鳞屑;黄豆大至核桃大紫红色或棕红色结节,半球状隆起,表面光滑柔软而有弹性,常互相融合成大片浸润性损害,状如瘤型麻风的狮面。 四、色素减退斑 是另一种常见的损害,如花斑癣样浅色斑,常融合成片,主要分布于面、颈、前臂伸侧或大腿内侧,亦可泛发全身皮肤。 五、病程慢性,无自觉症状。 六、皮损、骨髓、淋巴结、肝脾穿刺组织涂片,姬姆萨染色可查到LD小体。 七、病理检查 可在组织细胞内外查见LD小体。为直径约2微米~5微米,HE染色呈灰蓝色的圆形或椭圆形小体,姬姆萨染色更清楚,有一个较大的紫红色圆形的核,并有一个较小的杆状副核。 〔鉴别诊断〕 一、麻风 除皮肤受损外,尚有神经粗大,感觉障碍,瘤型麻风可查到麻风杆菌,而查不到LD小体,组织病理变化可区别。 二、有时需与皮肤结核、黄色瘤、结节病、蕈样肉芽肿等相鉴别。检查病原体和组织病理可以鉴别。 〔治疗〕 一、锑剂 葡萄糖酸锑钠,成人每次6毫升(含五价锑100毫克/毫升),每日1次静注或肌注,连用8日为一疗程,间隔10日~20日,可再用1个~2个疗程,儿童总量120毫克/千克~240毫克/千克,分成6次注射,每日1次。 二、戊烷脒 用于锑剂治疗无效者,每次3毫克/千克~5毫克/千克,用蒸馏水配制4%溶液肌注或加入25%葡萄糖溶液内静脉注射,15日~20日为1疗程。 三、利福平 成人每日600毫克,儿童每日15毫克/千克~20毫克/千克,连用12周。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